原奶利益链藏乱象 奶站不甘几毛钱的管理服务费收入
原奶价格涨至“史上”最高 辛辛苦苦的奶农却还在盈亏边缘徘徊
张家口兴仁堡村:养牛大户被逼想“出走”
在鲜奶涨价、奶源紧张的现在,河北和北京大部分地区的乳企收奶价已经超过5元/公斤,然而,却有奶农向记者反映,奶站给他们的价格却低于4元/公斤,除去日益上涨的草料、人工等成本,其实奶农的利润有限,近期的奶价大涨并未让他们真正受益。那么,这中间的差价到底去哪儿了?
本报记者 付薇
8日下午,张家口赤城县兴仁堡村。山城12月初的天气已经很冷,但55岁的王万江还在自家的牛场里忙活着。在他的身旁,16头奶牛正聚在一起吃料,不小的牛圈显得空荡荡的。“这些都是挤奶牛(即正在出奶的牛),本来有30多头,可是今年2月份刚卖了20头,现在只剩下16头了!”王万江提起那卖掉的20头奶牛仍然很心疼,要不是资金困难、还不上欠奶站的贷款,他可舍不得卖掉正在出奶的牛——— 对于奶农来说,正在出奶的牛是惟一的利润源,其余的小牛和刚成熟或正怀仔的牛,是无法出奶的,也就无法产生利润,而且还要消耗草料、人工等成本。
现在,王万江一共有75头牛,只有16头牛正在产奶,负担大而收入少。更让他头疼的是,即使现在到处都在说奶荒、收奶价在涨,但到他手里的奶钱,只有3.3元/公斤,与成本一抵消,基本赚不到什么钱。“我算是赤城养牛最多的奶户了。当年被电视上的名人广告忽悠才养的牛,那是2006年,电视上说什么‘家有一头牛,吃喝不用愁,家有两头牛,能住小洋楼’,现在我有100来头牛,连住的地方都快没了!”看着自家的牛场,王万江发着牢骚。
他按照目前的收奶价算了笔细账:16头牛每天产奶共500斤左右,按3.3元/公斤算就是825元。而每天的成本则包括:400斤料,一斤1.48元;草比较便宜,几元钱;水电费约两元;两个工人的人工费共100元——— 成本约700元。再算上奶牛生病情况下的药费、检测费等等,“基本不赚钱,有时候还赔钱。”
那么,为什么在很多乳企收奶价已经超过5元/公斤的当下,他们村的收奶价还是3.3元/公斤?这个价格是谁定的?
王万江说,这是在他们村设点的奶站公司定的价。公司在村里建设了挤奶设备,养牛户们每天定时赶牛去挤奶,公司按出奶量给钱。然后再由公司把这些原奶卖给乳企。由于奶站公司相当于一个中间环节,所以当地奶户们有时把这种公司称为“中介”。
在原奶涨价的情况下,作为“中介”的奶站也给奶户涨了价,但也只是从去年的3元/公斤左右涨到了现在的3.3元/公斤。奶户们认为,大部分利润被奶站攫取走了。然而,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他们无法得知到底奶站是以多少钱出售了从他们这里低价收购的原奶,只知道这些原奶供给的是伊利集团位于呼和浩特的公司。
记者以奶户身份拨打了该奶站负责人以及位于呼和浩特的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话,但前者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后者客服工作人员则表示,该集团并无专门部门处理这一问题,建议找奶站沟通。
王万江说,过低的收奶价已经让他失去了继续在这里干下去的信心。目前他正在与保定的一家奶牛合作社联系,那里的收奶价比较高,能达到4.2元/公斤,而且可以提供养牛的统一场地,他正在考虑把牛运到保定去。
其实老王心里很纠结:“家里呆得住的话,谁大老远的往保定搬?”
石家庄白佛村:养牛大村的没落
按照我省加强奶源管理的工作方向,向老王这样的散户进合作社、进奶牛小区、进奶站是大趋势,这种方式被称为“集中散养”,即由奶站方面提供统一的场地、饲料以及挤奶设备,奶农只负责对自家奶牛的饲养。这种养殖方式比散户饲养更能保证原奶的质量。根据公开数据,我省对奶牛进行“集中散养”的比例已达70%。那么,进了奶站的奶户收益如何呢?
在位于石家庄凌透村的一家名为石家庄百瑞奶牛养殖基地的奶站,记者看到,多户奶农在奶站内饲养奶牛,他们大多来自周边的村子。多户奶农表示,由于奶站约定俗成的规定,压奶户一个月的奶费,因此最近这次发给奶户的是10月份的奶费,奶价是按照3.8元/公斤计算的。
奶农们证实,最近几个月奶站方面确实在不断给他们上调收奶价,去年开春是一公斤3元出头,几个月前是3.5、3.6元,现在则涨到了3.8元。但是,奶站统一提供的饲料价格也在上涨,消解了他们的一部分利润。而且,奶农们对于奶站这个中间环节的截留也表示了不满。他们认为,乳企给的收奶价格远高于奶站实际发给他们的收奶价格。
一位奶农明确表示:“企业给的不少,到我们手里的不多,奶站在中间赚得太多。”
王师傅(化名)是这个奶站里的大户。对于这两年的生意,王师傅感叹,养牛越来越不好养。“现在养牛的越来越少。我是白佛的,10年前说起白佛,也是个养牛大村,养牛的15家都有,现在呢?连5家都没有了。”王师傅说。现在他们一家好几口人侍弄这些牛,好的时候一个月挣一两万,不好的时候只有几千元进项。而这些起起落落,完全不掌握在他们手中。
他说,奶站里一共二三十户奶农,前一阵奶价低的时候,有好几户都不养了,把牛卖的卖、杀的杀,继续养牛的,大部分也都把数量减少了。而现在,奶价涨上去了,大部分实惠也没有落到奶农手中。
不过,这家养殖基地的负责人王经理并不承认奶站是乳企和奶农的中间受益环节。这位负责人称,奶站只负责收取每公斤原奶0.2元的管理费,并无其他利润来源。
专家:奶站握有话语权需进行规范
然而,一位曾经开过奶站的业内人士面对记者道破了玄机:奶站只收管理费的时代正在远去,现在大部分奶站都在挣企业和奶户中间的差价。他直言,在奶价攀升的现在,奶站正在成为赚得最多的一个环节。
他分析说:“奶站的利润来源有两点:第一,是乳企和奶户中间的差价,乳企的收奶价涨得多,但奶站给奶户涨得少,它赚中间这个差价。第二,就是奶站控制着饲料,统一供给奶户,它能赚中间的回扣。这个是跟奶价的差价比是小头儿,但是这个小头儿也不小,一个大户一个月用好几吨饲料,一斤饲料是1块3毛多到1块4毛多,回扣就算1毛钱,一两千就出来了。”“这个差价问题是很严重的。现在我知道的一些大企业,在石家庄本地收奶价达到了一公斤5块8,而奶站给奶农的价格呢?一公斤才3块8!说句不好听的,企业给涨5毛钱,奶站才给奶农涨1毛钱,这正常吗?”他发出质问。
对于奶站中间截留问题,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表示,今年收奶价格上涨后,确实有一部分奶站出现这个问题。这涉及到乳企、奶站和奶农之间的利益分配,在缺乏利益链接机制的情况下,这三个环节的利益分配是失衡的。奶价一旦上涨,这个问题就更突出地暴露了出来,造成了广大奶牛养殖户的利益缺乏保障。
而这个问题根源何在?农业部乳业分析师、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渝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分析,这是由于我国奶牛养殖正在从小规模散养向牧场式管理的过渡,奶站成了一个集中小规模奶户、面向乳企对接的集散环节,这在现阶段是一个必需的存在。但也因为这个必需的、带有垄断意味的环节存在,产生了独特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究竟有多少利益来给奶站。
陈渝说:“原来是每斤奶给奶站一些管理费,后来好多奶站发现这样过不下去,靠服务费难以为继。现在企业一抢奶,奶站发现话语权在自己这边,就开始跑到另一个极端,去赚取差价。这样,这一边,很多乳企在抱怨收奶价太高了,再这样活不下去了,另一边,奶农得到的利益其实比较少。所以,如何规范奶站的行为,是一个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奶源的增长速度与乳业的发展速度不相匹配,在今年更为明显。据估算,目前原奶供给和乳企加工能力相差50%。保守估计,3年后原奶供给缺口仍将维持在20%左右,并长期存在。
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袁运生说,眼前的办法是建立更加完善的奶价协调机制,解决奶农缺乏知情权和话语权的问题,从而平衡各方利益。从长远看,要抓紧推动小区养殖向牧场化养殖的转变,从而一方面推动经营主体的改变,一方面更好地推行先进奶牛养殖技术,提高原奶的产量和质量,从而使奶农真正得到实惠。
延伸阅读
揭开我国奶价“虚高”内幕:
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三成
据统计,我国生鲜乳价格已经由2007年的2.25元/公斤快速上涨至今年的4.5元/公斤,翻了一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左右,奶价之高排世界第四位。原料奶价格高居不下是乳制品行业整体价格偏高、企业利润偏低的主要原因。
本土牧草质量低下推高养殖成本
原料奶价格为何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养殖成本太高。奶牛消耗最多的是饲草,而由于我国本土牧草质量低下,导致优质牧草大量依赖进口,成本骤然增大。比如,苜蓿是提升生鲜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苜蓿质量低于进口苜蓿,伊利、飞鹤等大型乳企所用苜蓿中的进口苜蓿比例高达90%。
据部分专家估算,如果能解决饲草、用地、人工三个问题,我国原料奶价格至少能下降10%。
成品奶进超市提价超六成
记者调查发现,原料奶价格虽然偏高,但还占不到成品牛奶价格的一半,加工流通环节的成本还要更高。受访乳企普遍反映,过多、过频的检测是中间环节成本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
从奶成品出了厂,通过流通环节再到消费者手里,加价幅度更大。批发价130元,进了超市就卖218元,提价幅度67%,这是某款国产奶粉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实际销售情况。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超市、大卖场凭借自己掌握销售终端的优势地位,向供货商们收取各种高额附加费用。
(据法制晚报)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