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向“城市标准”迈进
“报告提出实施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将会成为最大受益者。”沂南第一中学教师赵文菊代表告诉记者,现在有一些偏远的农村学校,校舍硬件比较落后,通过实施这一工程,改造安全隐患校舍、旱厕和食堂,加强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向“城市标准”看齐。
赵文菊同时认为,作为一项教育领域重大民生工程,标准化不应只在校舍层面,还应该加大教学设备的标准化。“很多学校电脑微机室、实验室根本不够用。”她建议政府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配套推进中小学的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不光有硬件,作为‘软件’的教师更加重要,报告提出加强师资队伍,格外强调‘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莱芜市钢城区南朱家庄小学校长崔军华代表说,农村中小学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农村学校缺乏名师。
为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到山区中小学,从去年开始,钢城区选拔城区中小学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一年,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崔军华所在的南朱家庄小学迎来了三名支教老师,手把手辅导本校老师上课,带动作用十分明显,现在,南朱家庄小学21名老师,已经有10人被评为区级以上教学能手,4人成为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希望这一制度能坚持下去,并将支教时间延长到2至3年,真正让城市优质教学资源渗透到农村中小学。”崔军华建议。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