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北京学区房价格8年翻9倍 16平米叫价450万

来源: 法治周末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北京学区房价格8年翻9倍 16平米叫价450万

史达的这份悲催经历很适合用那段经典的电影台词做开头:当年,有一个学区房的机会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

法治周末记者 陈霄

一间16平方米的平房,叫价竟达到了450万元。

俞莉盯着这一则北京实验二小学区房的出售公告倒吸了一口冷气。

虽然被吓了一跳,俞莉却很清楚这样的天价在北京绝非有价无市。

近两年俞莉一直在关注学区房的消息,经常在人气非凡的学区房论坛灌水。

她知道,北京实验二小被称为“北京最牛小学”,每年都有许多家长挤破脑袋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里却往往不得其门而入。

当然这条出售公告的出现并没有帮助俞莉解决她苦恼已久的问题:到底要不要为了小孩将来的教育舍弃如今舒适熟悉的居住环境,而换到又小又破又差的学区房里去?

事实上,这也是许多稍有经济条件的北京家长的苦恼,不同的抉择背后,则是那个至今仍持续争议的择校话题。

好上加好

与其他北京小孩的家长一样,李尧是在女儿将近3岁时开始考虑买学区房的,因为按照北京许多名小学的政策,必须落户满3年才可以入读。

在此之前,李尧对女儿未来教育设计的路线是要么通过找关系入读好学校,要么就是今后送到国外去参加高考、念大学。买学区房,从小学开始拼起,这样的路径李尧说他是在无意中碰上的,算是“赶上了”。

在决定要尝试这条途径之后,李尧开始奔忙。虽然北京的名校资源相对于需求量而言显得非常稀缺,但是分布于教育强区西城、东城和海淀的各种学校还是会让刚刚入门的家长眼花缭乱。

在查阅了无数资料、综合排名以及实地考察之后,李尧最终选定了西城区,“因为西城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的资源都比较平均,总体比下来是性价比最高的,而其他两个区,无论小学还是中学,分级有点大,既有特别好的,也有特别差的”。

在2012年,拿定主意的李尧终于在月坛南街为女儿买下了学区房,在这附近,知名的小学至少有3所,即中古友谊小学、三里河三小以及复兴门外一小。“这3所学校也有排名先后,中古友谊自然是最好的。”

虽然同为学区房,但价格仍然会随着学校的名气而拉开距离。李尧记得,当时看房他就发现,最好的小学划片学区房的价格与最差的小学划片学区房的价格,每平方米相差两至三万元。

最终以每平方米四万多元的价格,李尧买了这处39平方米的老旧房子,“面积比我现在居住的房子小了2/3,总价却几乎是相等的”,他们一家人并没有搬到这所附加值极高的房子里去住,只是把户口迁了进去。

如今,不到两年,这所房子每平方米的价格已经涨到了六七万元,而李尧的女儿也很快到了入学的年龄。

这个已近不惑之年的东北汉子认为自己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既然有机会,当然想创造更好的条件给孩子。”

李尧当年家在辽宁农村,到县城读高中,再考上大学来到大城市,如今进入令人羡慕的电信行业工作,一步一步。他说,不排除努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境遇,社会也鼓励个体的努力,但是现在不是以前了,过去我没有机会念北京的小学,如果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可能我会上更好的学校,那不是更好吗?

年代不同了

史达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跟别人分享他的经历,虽然这份更类似于“教训”的经历耗掉了他十年的劳动价格。

史达的这份悲催经历很适合用那段经典的电影台词做开头:当年,有一个学区房的机会摆在我面前,可是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

10年前,史达来到北京工作,2005年时筹备买房,比较巧合,当时看的两处房子价格都是36万元,一处在回龙观,130平方米;一处在中关村,60平方米,是中关村一小的学区房。

“我觉得(中关村)那房子实在是太破了,而且那么小,相对于大一倍又新的回龙观来说,完全没有可比性。”史达现在回想起来还无奈地笑话自己,当时还单身,根本就想不到将来遥远的子女教育问题,“认识不到位”。

2012年,在孩子两岁半时,史达卖掉了回龙观的房子,买了一套中关村的学区房。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原来60平方米36万元的中关村学区房,如今总价已变成320万元,而自己回龙观的房子才卖了210多万元。

8年前总价相当的两套房子,8年后的差价竟达到100万元。

“我10年没换工作单位,一直在现在的研究机构,用的是同一个工资账户,买房时统计了工资总数,于是我非常不幸地发现,我10年工资的总额与这个差价相当。”史达说。 实际上史达对学区房的态度也基本代表了整个社会对学区房的变化趋势。他刚工作时,所谓的学区房还不那么热门,中关村的那些名校,通过缴纳赞助费等各种途径基本能够解决,后来他从身边的人那里发现,小孩要进入这样的学校越来越难,直到现在可供选择的似乎只有买学区房一途。

30多岁的史达通常会劝别人说:“不要以个人的成长经历作为经验来指导子女教育实践,如今的环境,教育不均衡已是现实。”

“像我们这代人那个时候,教育基本是公平的,好学校差学校区别不大。而现在,差别很大很大。”史达这样的想法源于他身边人的真实经历。他曾经见过比自己年长同事的小孩,受到良好教育与未受到良好教育实有天壤之别。

史达认为,“这并不是他们父母的知识水平造成的,而真的是学校环境造成的”,他也曾见过某些极优秀的研究员的孩子,因为没送到好学校去,结果出了这样那样的事,总之很糟心。

“学校教育确实不均衡,差别太明显了,现在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作为家长肯定是尽自己最大能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时间在流逝,孩子在长大,机会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史达说。

总要牺牲一方

俞莉一开始并没有打算要买学区房,因为在结婚前就已经安家朝阳,当时偶尔也会想到将来孩子的教育问题,总认为附近的那个不知名的小学区应该够用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似乎都能满足。而且当公务员的老公一直也说可以通过某个同事的关系,花上二三十万元的关系费,进到北京排名前十的小学,除了像实验二小这样特别火的小学以外。因此购买学区房从来没有提上过日程。

“但是在我30岁儿子出生之后,我的想法就开始变了,尤其是他一天天长大,你会希望给他最好的。现在孩子两岁,还有4年才上学,谁知道到时候政策又会怎么变。这种决定孩子将来命运的事情靠自己总比靠别人要靠谱。我们应该为他再努力一把。”俞莉和老公下定决心要换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学区房,“就是能进更好学校的那种”。

在关注了学区房的相关信息很长一段时间后,俞莉却感到越来越为难。

到底是选东城还是西城呢?西城的中小学资源都比较均衡,但是房子都比较破,而且价格畸高,能看中的基本上均价都在8万元左右,这将导致沉重的经济负担,今后生活质量肯定大大下降;东城离自己上班近,而且环境也比较熟悉,价格也相对便宜一些,能够负担得起,但资源不均衡,有好的小学,中学却是不尽如人意。

这使得俞莉很苦恼,到底是选好小学还是好中学呢?到底是要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且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而牺牲孩子呢,还是拼命去争取最好的不管生活质量也不管居住条件而牺牲自己呢?

她纠结了很久,在广泛征求朋友意见后,发现能够理解她问题的家长们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相似的困惑。

最终促使她下定决心的是周围朋友的一件事。这位朋友家庭收入并不高,有两个孩子,他想给孩子力所能及的教育环境,但他拿不出几百万元来购买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学区房,在坚持不懈地查找、看房、比对的循环往复中,他终于找到了一户府学学区平房,面积只有5.5平方米,总价100万元,这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于是他迅速地出手了。

花100万元买一个根本无法居住的房子这种做法,在俞莉的朋友圈中一度传为笑谈,很多朋友认定此人疯狂且不正常,但她却很理解:“尽力给孩子最好的吧,谁让你是他爹妈呢。”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