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无缝厂职工正在巡检产品,该厂将精益管理应用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加快市场反应速度,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高玉海 摄
包钢荣获首届“自治区主席质量奖”。 白立新 摄
包钢开展中高层领导“精益生产实战”培训。 白立新 摄
包钢轨梁厂职工认真检查轧辊表面质量。包钢轨梁厂围绕精益管理,在全体职工中开展“提质增产降成本,精益管理促生产”活动,最终实现“精益轨梁”的目标。
高玉海 摄
包钢(集团)公司自主开发的方矩钢。 白立新 摄
包钢产成品物流中心努力实现产品高效运转,确保产品运输环节“不掉队”,快速应对钢材市场变化,紧贴物流市场。高玉海 摄
□本报记者 王平
在包钢职工的固有思维定式里,其收入向来是只涨不降,然而,在进入2014年的第3个月,这一不成文的惯例在炼铁厂开始悄然发生改变,而改变的原因,则缘于“利润”这一字眼。
3月份,记者在炼铁厂采访中了解到,在当月的奖金发放中,炼铁厂的科职干部人均收入较上月降一倍,也就是说少拿了3000元左右;职工人均则少了600元。原因何在?职工们只要打开炼铁厂智能办公系统,职工们看得明明白白:“2014年2月份利润完成分值为零,按计算结果零发放,但考虑2月份内部工作没做好、焦炭质量波动、2号高炉中修、5号高炉项修等客观情况,决定申请借奖,申请借奖后人均月收入较正常低600元左右。”
模拟市场法人制度,让炼铁厂职工上了一堂市场课,也一下子拉近了他们与市场的距离。
“利润”这个字眼,往往是观察一个企业实力和经营业绩的最醒目的窗口,更是维系职工生存的“命脉”。
其实,模式市场,实施“两制”,是推进软实力提升攻坚战的一个侧面。正如包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秉利所指出的:“包钢与行业先进最大的差距在软实力。今年硬件建设已基本到位,能否把装备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效益优势,对技术、管理等软实力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
2014年,包钢已到了软实力不突破就难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关口。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