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已经做到这么大的企业,不仅要有魄力,更要有社会责任感,一个靠忽悠全国人民吃那些“合格的无效药”的药企,就算没有贪腐之事,也仍是一种失职。
哈尔滨三精制药董事长刘占滨在监管时跳楼自杀,人们由此提到了他“营销为王”的管理法则,而且这并非刘占滨首创,在整个哈药,乃至更多的国药大企,都如此。既然要营销,就要做广告,而广告投放的环节猫腻儿多,这就成了刘占滨问题的关键。
就算营销乃至广告环节无懈可击,当制药企业的发展重点不是新药物的研发,而是广告营销时,药企的“含药量”也会下降,这个下降直接导致的是中国人生病必须依靠外国药,而之所以下降,更是暴露出了中国制药领域这个国人健康命脉广泛存在的浮躁问题。
提起三精,人们耳熟能详的是“蓝瓶的”补钙补锌剂,不能否认,虽然其概念的营造很成功,但稍微有点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这类药物大多是吃也可以,不吃也不要命的营养补充剂,不独如此,中国每年新药不少,但新研发的几乎为零,销量好,广为人知的多是些补钙、利咽、助消化的药物,或者仅仅是剂型的改变,这些“含药量”低的药物,从医疗科研角度看就是科技含量低,甚至是“合格的无效药”,落实到药企,不过是概念的更新或者再造。
的确,新药的研发耗资巨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据测算,在美国,研发一个新药大概所需要的花费是10亿美金,国内的研发投入要低一点,但也需要上亿资金。但是,这笔钱对于三精这样的企业真的拿不出来吗?
据悉,2013年三精制药业绩全面亮红灯,在净利润方面更是大幅衰退,但在营销广告上的投入却异常凶猛,高达4.31亿元,是净利润的66.7倍。敢拿出4个多亿,而且拿得出这么多做营销,投广告,很多人就是因此放手一搏而成功了,如果成功,如果刘占滨不出问题,这个投入的力度和方向就会被称为企业家的魄力。但是,如果从制药企业本身的发展来说,不重视新药研发投入而专注营销,也不是一个可持续大战略,不仅增加了公司高速行驶“脱轨”的风险,也可能导致公司后续发展缺乏新药而缺少可持续发展活力。更重要的是,一个已经做到这么大的企业,不仅要有魄力,更要有社会责任感,一个靠忽悠全国人民吃那些“合格的无效药”的药企,就算没有贪腐之事,也仍是一种失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