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前,冀中军区和平医院带着一批伤病员来到饶阳县东里满乡大送驾庄,其中34岁的年轻团长谭云在此因伤病逝世,医院为其立碑。66年后,被掩埋的墓碑被村民们发现,顿时勾起了村民们对烈士的回忆。为祭奠烈士英魂,村民们决定为烈士重新立碑,并希望借助本报为其寻找到亲人。
本报驻衡水记者 焦磊 文/图
惊现:
墓碑66年后重见天日
21日下午,记者在村民李铁厂的指引下,来到村西一处用丝网圈起来的建筑场地,见到了被村民们挖掘出的烈士墓碑。据村民们测量,这块墓碑高207厘米,宽63厘米,厚18厘米,石碑座长76.5厘米,宽45厘米,高42厘米。墓碑上部雕刻精美图案,且完全是镂空雕琢,做工十分考究。
说起墓碑的来历,李铁厂十分激动,他说,自己的堂哥李建奇在安平做生意,致富后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自掏腰包在村里为村民建文化广场,建设期间,村民们无意中挖掘出了这座墓碑,其碑文为“谭云团长之墓。谭团长,湖南长沙人,自幼参加红军,历任排、连、营、团长,南征北战,积劳成疾,不幸病没,享年34岁。1948年4月冀中军区和平医院谨志。”
墓碑的发现让村民们大吃一惊。村里72岁的老人田文奎见到墓碑后回忆说,66年前,村里确实来了一批伤病员,其中就有团长谭云。93岁的李占山老人回忆说,谭云团长等人是从赵县一场战役下来后到该村的,至于是什么战役,就不清楚了。
李铁厂说,墓碑发现后,颇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堂哥李建奇当即表示一定要将墓碑好好保存,并为烈士重新立碑,让后辈世代都能瞻仰烈士。
回忆:
年轻团长平易近人
随后,李铁厂带记者来到一处老宅院外,宅院内的大树枝叶繁茂。记者注意到,这处宅院似乎很久没有住人了,屋顶已经长满了杂草,“谭云团长当年就住在这个院子,院子的主人李立芝已经76岁高龄了。”
随后,记者见到了李立芝老人。听到记者询问此事,他顿时来了精神。他回忆说,那时候他还不到十岁,不过对这位年轻的团长却印象很深。谭团长平易近人,经常能看到他坐在院子里和村民们聊天。不过可以看出,他伤病严重,身体很虚弱。
村里81岁的李庄子老人对谭云团长和来到村里的和平医院记忆犹新,“那一年,村里突然来了一批伤病员,还有穿白大褂的医生。那时候,村民们不知道是冀中军区和平医院,只当是流动的战地医院。医护人员和伤病员都住在村民家中,村民们将床炕都让给伤病员治疗。医生们也都很随和,还经常给村民们看病。”他说,这些伤病员中,最大的军官就是谭云团长了。在村里居住期间,有不少烈士去世,两年后,谭云团长也因伤病逝世了,村民们悲痛地将其埋葬在村西。
心愿:
要为烈士寻找亲人
为了让人们永远缅怀先烈、牢记历史,李建奇多方查阅资料,翻档案,结合石家庄烈士陵园和长沙民政局的查询结果,终于将烈士谭云的基本资料收集齐全。据其收集的资料显示,谭云,湖南省长沙人,1912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连、营团长,1946年住进饶阳县大送驾庄和平医院,时任,晋察冀独立七旅21团团长,1948年2月28日病逝于和平医院,1952年遗骨迁往石家庄烈士陵园。
据老人们讲,当时谭云的妻子一直跟随着他,在其去世那年,她还在村民家生了一个孩子,后来就不知去向了。
66年后,当烈士墓碑再次重见天日后,52岁的李建奇便常常在想,“烈士埋骨他乡,我们后人应该为烈士做点什么?”于是,他和村民李铁厂、李玉波商量,不仅要为烈士重新立碑,还要为烈士寻找亲人。他们希望,有知情人能与他们联系,寻找到烈士的后人,祭慰烈士英魂。 (请李先生领取线索奖100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