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过渡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来源: 环渤海财经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文/陈刚 杜强 陈立忠

随着金融改革深入和发展,农村经济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银行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更好地满足农业、农村、农民的需求,农村信用社向商业银行转型迫在眉睫。但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向商业银行过渡自身所面临的各项问题不容忽视。

一、 当前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股权过于分散,不利有效的经营管理

农村信用社股东个数过多,尤其是自然人股过多,金额较少,无法有效参与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距离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机制有很大差距。

(二)人员素质较低,人力资源后备不足

农村信用社人员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缺少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年轻人才,当前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文化素质和相关服务理念不够高,在同行业的竞争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且缺乏合理、符合信用社发展需要的培训机制,更缺少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的流失,对信用社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企业文化和培养机制有待完善

长时间以来,农村信用社在企业文化方面没有更好的突破,更多地沿袭了传统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导致内部员工缺乏责任感和归属感,不能形成很好的企业凝聚力,致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缺少最根本的内在动力。

(四)业务品种单一,市场竞争不具优势

基本上是在存款和贷款的传统业务下生存和支撑,缺乏开拓精神。贷款业务品种不够丰富,中间业务获利途径匮乏,主要是支付结算类、代理类和银行卡业务,而代理业务基本上是缓解政府部门的压力而免费的。这些都对信用社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从历史和自身结构来看,信用社定位于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合作组织,但服务三农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政策导向性,在业务市场自主发展中,具有趋同性,不具备与成熟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的市场方向区分性。这也是改制中需要注重的问题。

(五)内控制度和防控风险机制不够完善

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现代化银行经营意识不足。有些制度建立了,但没有检查和评价;有些制度的建立原本就是流于形式,是为应付部门检查而制定。

二、建议和对策

(一)调整股权结构,建立现代化的股权治理制度

借鉴组建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适当集中股权,改善股权分散的现状,积极引导股权向法人股东集中,逐步形成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增加职工股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信用社更好的发展。

(二)提升人员素质,完善培训机制和员工激励机制

提高对新进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在职人员定期进行相关综合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借鉴优秀同业的用人机制,建立适合信用社自身情况的培训机制,建立激励考核机制,从整体上提升信用社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三)树立鲜明的企业文化,增强整体凝聚力

建立农村信用社独有的企业文化,继承和弘扬扎根“三农”、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企业宗旨,发扬老一辈农信人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带动整个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进步,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四)找准市场定位,加大业务创新力度

继续坚持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理念,坚持服务“三农”宗旨,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业务品种,全力做好农村金融服务职能。同时,积极发展个人消费贷款和城市商业小额贷款,通过自身独有的优势和特点扩大规模,占有市场份额,以优势求发展。

(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

加快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整合,逐步建立一整套符合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特点的良性运行机制。加快流程化银行建设,加大各项制度的执行力,树立合规防控风险意识,以制度控制风险,管理风险,以保证一切业务经营和管理行为有据可循。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处在改革与转变的关键时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在发展不成熟阶段所必然产生和经历的,这些问题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既是弊端也是机遇,只要正视自身存在问题,积极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农村信用社必将得到更大的飞跃,早日实现向现代化农村商业银行的完美蜕变。(文/陈刚 杜强 陈立忠)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