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时事评论 > 正文

新媒体时代,更应珍视话语权

来源: 经济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杨开新

微博微信等传播工具的普及,提升了公众对社会话题的表达欲望,也提供了便利的媒介手段。在这样的新媒体时代,所谓“有图就有真相”已并非箴言。无论是作为受众还是传播者,都应做到理性而不偏激、科学而不盲从

连日来,吴良镛院士作报告时“有学生睡觉”一事受到持续关注。围绕此事的议论此起彼伏,舆论走势可谓百转千回。虽然相关讨论已逐渐平息,但梳理这一新闻的来龙去脉,分析其舆论演化过程,却有着深刻现实意义。

9月16日,某网络媒体以图文形式爆料:92岁的吴良镛院士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时,台下约6000名研究生听众却大面积呼呼大睡。消息一出,引爆舆论:众人第一反应,是痛批“90后”学生毫无敬畏之心,感叹“90后”是“难堪重托的一代”,并将责任归咎于“失败的教育”。但很快,开始有人为学生辩驳,认为院士如此高龄,想必演讲冗长枯燥,学生睡觉是“无声的抗议”。再然后,又有观点“深入反思”,认为该脸红的其实是组织方,因为“集体讲座”这种宣讲形式早已跟不上时代……

及至两天过后,媒体深入采访后发现,当日6000多人的会场内,睡觉学生极少;照片里的现象是镜头角度导致;大家听得兴趣盎然,会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吴良镛院士这篇题为《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的讲稿也在网上公开,全文生动充实,讲理透彻。许多学生都希望再有机会聆听大师讲座。

事实出现180度大转向,许多此前活跃的评论者开始陷入集体沉默。或许,有人不知该如何以对;又或者,有人在为当初随意而上纲上线的言论感到尴尬。然而,个人有选择沉默的权利,全社会却不该置若罔闻。更不能在众声喧哗过后,只留下“一地鸡毛”。

当下,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流动不断提速。微博微信等传播工具的普及,提升了公众对社会话题的表达欲望,也提供了便利的媒介手段。每个人只要手指轻轻一点,就能在“朋友圈”表达意见、共享观点。这总体上有助扩大公共话语空间,形成观点市场,凝聚社会共识。但同样要看到,若没有相应的自我约束和制度约束,其社会副作用同样十分巨大。

正如上述案例所呈现:许多人在并不了解整体事实情况下,仅凭一张图片、几句文字就对报道信以为真,并“合理想象”、不断引申、轻下断言,观点出现偏颇错误已是在所难免。特别是,部分群体为赢得关注“语不惊人死不休”,并自我标榜“社会主流的批判派”。殊不知,这种罔顾事实的所谓“批判”,具有极大的破坏力:一方面,将给当事人带来沉重舆论压力。正如此次参会的许多学生所说,这次舆论炒作“真是拿着放大镜找芝麻”,“自己躺着也中枪”;而年逾九旬的吴院士更是莫名成为舆论焦点,甚至受到指责。另一方面,此类事件实际是在挥霍社会注意力资源,导致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情绪。一些人动辄怀疑一切并横加指责的行为充满“负能量”。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将压缩理性交流空间,更不利于社会信任的养成。

实际上,上述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仅近几日,网络上就连续发生此类“盲听、盲信、盲评判”的新闻。比如,一组名为“河南县官与民众对话:警察持枪护卫”的照片在网上发布后,招致批判声一片。但事实上,图中民警手中的“枪”本为对讲机。权威部门虽马上回应,却已百口难辩。再如,一则《新生军训被罚跪》的微博称,石家庄铁路职业技工学校3名女生军训中被罚跪,引起网民强烈不满。但调查后发现,图中学生是在做“压脚尖”矫正动作,并非被体罚。当事学校和学生气愤异常,随即进行澄清,但影响已经难以挽回。

可见,在新媒体时代,所谓“有图就有真相”已并非箴言。无论是作为受众还是传播者,都应做到理性而不偏激、科学而不盲从。对一些耸人听闻的话题,要有必需的谨慎,而不能“见风就是雨”,或者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否则,上述尴尬局面将会一再上演。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