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约一米高的盛水缸扣过来杵掉底,外边抹上黄泥,再包上一层铁皮,做成炉子,炉子里面生上炭火,缸壁内贴上用面粉做的食品,然后盖上盖,烤熟以后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缸炉烧饼。
缸炉烧饼在石家庄范围内不少地方都有,但各有特色。有一种缸炉烧饼薄得像一层厚纸板,15厘米见方,面里和着芝麻,烤熟后烧饼吃起来嘎嘣脆;还有一种缸炉烧饼,用酵母粉和面,10厘米见方、2厘米厚,外面粘了一层芝麻,做熟后暄腾腾的,有一股面包味,人们很喜欢吃。
行唐的缸炉烧饼与这些烧饼不一样,它讲究形、色、味、脆、酥。和面时掺上少量花生油,和得不软不硬,放到案板上用擀杖反复折叠起来擀,中间再抹上少许花生油,做成后层层叠叠,大概12厘米长、10厘米宽、1.5厘米厚,正面粘上厚厚的一层芝麻,烤熟后中间鼓起来有3厘米厚,甚是好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姑娘(鼓仰)烧饼。烧饼呈金黄色,着色均匀,既不焦也不糊,熟得透彻,刚出炉的烧饼还有一股炒芝麻和烤面粉的香味,再加上缸炉烤制的特殊香气和花生油受热挥发产生的香味,真是勾人食欲。但是做的烧饼能达到这样形、色、味俱佳,那真得需要技术了。好的烧饼是口感上的酥和脆,并且酥中有韧、脆得适口,咬一嘴烧饼渣乱蹦,让人感觉不一般。行唐有一个歇后语就是和吃烧饼有关,叫“小孩吃烧饼——接着”。这种好吃的缸炉烧饼是行唐人传统的手艺,行唐县志里就记载,古人传下来的小吃有扒糕和缸炉烧饼,看来它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了。
缸炉烧饼在行唐还有一种传统的吃法,“烧饼夹肉,吃了没够”。人们把烧饼中间撬开,塞上二两拆骨肉,吃起来真是美味无比。如果一个壮小伙子吃两个烧饼夹肉,再喝一碗白开水,保证干重活半天不饿。烧饼夹瘦肉好吃,夹带肥的肉也好吃,因为这种吃法把肉的那种腥腻劲给遮住了。
缸炉烧饼在行唐人心里是一种上乘食品,人们走亲串友都拿它做礼品,说这种礼品好看又实惠。逢年过节,人们也要打上一炉子烧饼改善生活。农村人请帮工干活时,主人到集市上买一篮子烧饼、割上几斤肉,中午熬一锅米汤,再炒些素菜,吃烧饼夹肉是最好不过的招待了。
行唐是一个半山区县,自古养羊是人们的一个传统。羊多了,羊杂汤也就应运而生,羊杂汤就着缸炉烧饼吃就成为行唐的一道美食。民间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缸炉烧饼羊杂汤,好比一对花鸳鸯”,说的就是这两种食品是天生的一对,既好看又好吃。集市上卖羊杂汤的旁边准有一家卖缸炉烧饼的。爱吃家乡风味小吃的行唐人风趣地说:“吃了羊杂汤就缸炉烧饼,打个嗝也是好味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食品的制作机器替代了手工,但行唐人还是难以舍弃手工做的缸炉烧饼:面是本地麦子磨的,芝麻是自己地里种的,花生油是当地榨的,做法是亲眼见的,吃着舒心。虽说手擀炭烤的手工做法看似土气法笨,但还是受到人们的欢迎,并且随着人们交流的深入,渐渐地扩展到外地的市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