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至五年和五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则分别下调至6%和6.15%。
从降息后的市场反应来看,优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已经显现。根据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也就是最优贷款利率数据,自降息后至12月7日,已经有三次调整,11月24日为首次调整,利率水平由5.76%降至5.56%;11月27日,利率水平再次由5.56%降至5.52%;随后的11月28日再度调整为5.51%。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数据发现,LPR报价机制运行以来,在11月24日调整前,LPR总共仅上调过五次,下调过一次,此次五日内连续三次下调实属罕见。不过,记者也发现,虽然融资成本降低,部分企业仍然并不买账。“小微企业指数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只有16.4%的小微企业有信贷需求,比二季度下降了5.2%,小微信贷需求整体疲软,企业借款意愿十年来最低。
LPR连续三次调整
招行浦发影响大
贷款基础利率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贷款基础利率的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是在报价行自主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指定发布人对报价进行加权平均,形成报价行的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并对外公布,目前仅向社会公布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
工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朱长法指出,我国LPR的报价行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中信、浦发、兴业、招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前九家商业银行实行场内报价,国家开发银行实行场外报价。
每个工作日,在各行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剔除最高、最低各一家报价,将剩余报价作为有效报价,以有效报价行上季度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占所有有效报价行上季度末人民币各项贷款总余额的比重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也就是说,贷款余额占比较大的国有大行报价对于LPR有着更大话语权。
自央行11月22日降息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一年期LPR立即从5.76%下跌0.2个百分点,至5.56%;11月27日至28日,又连续分别下跌0.04个百分点和0.01个百分点,并维持在5.51%的低点,截至12月7日,LPR仍为5.51%。
据本报记者统计,自LPR报价机制运行以来,共上调五次、下调一次。今年二月份,LPR从5.73%小幅上调为5.77%,二季度受到定向降准、资金机会成本回落等影响,部分报价行下调了LPR报价,6月17日LPR降至5.76%,此后在降息前一直再未调整,也就是说,此次五日内连续三次下调LPR,尚属首次,也十分罕见。
光大银行某分行公司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LPR定价目前未大规模推广,虽然许多银行都是基础会员,但是由于享有自愿参与、自由退出的权利,对于市场利率定价有一定的自主性。事实上,除了目前的十家银行外,LPR要想普及到各个银行,还有系统改造和合同修改等很多工作,目前各家分行大多执行的价格还是总行指导价格,LPR样本还不够丰富,只能说明市场选择的一种趋势,至于各家银行的定价,还要看具体银行而定。此外,LPR对应的是对最优质客户定价,一般都是大型国有企业,这个价格对于中小企业不具备直接的参照意义。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末,各报价行共发放LPR定价的贷款超过1.7万亿元,其中招商银行累计办理LPR贷款规模最大,浦发银行以LPR定价贷款发生额的占比超过80%。
上述光大银行人士表示,LPR的连续下调,显示出定价行对于市场的快速反应,也反映出目前优质客户的话语权不断加强,这部分优质客户大多是国有企业,信誉好、贷款规模大,是国有银行与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的主要争夺对象,利率连续下调并维持在低位,说明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这个价格应该是各方都较为认可的价格,在下调过程中,说明已经有银行给出了更低的报价,客户肯定是往贷款利率更低的银行转移”。
银行资金成本下降
与去年钱荒后的市场流动性紧张相比,今年的资金面大体较为宽松。由于实体经济降温,央行多次实施定向宽松,三季度货币执行政策报告显示,央行于近两个月通过创新工具分别投放流动性5000亿元与2693亿元,使得货币市场参与者受益匪浅。银行间市场的指标利率,隔夜拆借利率和隔夜回购利率,自年初以来均大幅下降。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指出,进入9月份,在经济统计数据发布之后,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步伐明显加快,利率水平重新开始回落。9月份,加权贷款利率为6.97%,较8月份回落12个BP。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8月份回落11个BP,票据融资利率持平。
数据显示,10月份、11月份票据利率水平下行非常显著;此外,9月份以来债券发行利率也大幅度下行,这将显著降低相关企业债券融资成本,并有助于总体社会融资成本的回落。
华安证券分析师也表示了相同的观点,“可以看到,央行比较注重运用价格杠杆引导市场利率适当下行,7月份、9月份和10月份三次下调14天期正回购操作利率共40个基点,自9月份起适度下调抵押补充贷款(PSL)资金利率。央行的这些措施有助于带动短端利率中枢水平下移传递至中长端,说明央行希望在政策利率调整之后形成短中长期利率联动调整的效果,使整个金融市场朝着降低融资成本的方向发展,使降息的效果最大化。”
此次降息,在获取存款成本方面,尽管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1.1倍扩大到1.2倍,但目前不少银行并未全部上调存款利率,银行资金成本上升影响有限。
而根据中金公司向机构发布信贷数据前瞻报告称,初步预测11月份,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7000亿元到7500亿元,环比增长30%到35%,同比增长15%到20%,较为强劲。“目前市场预期这一新增贷款在6700亿元左右”,中金公司表示,预计国有大银行新增贷款同比基本持平,在2000亿元左右,股份制银行同比大幅增长90%至2000亿元左右。
中小企业融资意愿低
数据显示,10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80.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与9月末持平,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83亿元,同比多增423亿元。2014年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6627亿元,比上月少4728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018亿元。今年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3.5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1.24万亿元。
群益证券认为,10月份新增贷款的较好表现,主要来自于票据融资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多增1877亿元和792亿元,也反映了政府前期一些基建刺激政策的效果,不过企业短贷表现较差,同比少增1969亿元,显示实体经济需求仍偏弱。
“按照以往经验,第四季度是企业接单淡季,要到明年开春才开始增多,企业除非是改善厂房、设备,否则没有什么资金需求,也就没有贷款的必要,今年企业也就勉强自保,维持现状”,杭州联合银行一位信贷员告诉本报记者。
近日,西南财经大学与第三方支付公司汇付天下共同发布的“小微企业指数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只有16.4%的小微企业有信贷需求,比二季度下降了5.2%,小微信贷需求整体疲软,企业借款意愿十年来最低。
“多数的小微企业主表示,这两年生意难做,钱赚得少,鉴于目前的融资成本,短期内暂时不会考虑扩大店面或者购买设备。但值得关注的是,出现亏损的小微企业主,依然迫切地想从银行贷到周转的钱,以维持经营”,该份指数报告中指出。
小微信贷的整体疲软还表现在“扩张性”信贷需求锐减,数据显示,盈利的小微企业的“扩张性”信贷需求从二季度的19.9%降至三季度的8%,锐减六成。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LPR降低也好,融资成本降低也好,都不能说明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成本降低,也不能说明贷款容易,从目前看,贷款规模增加,更多的仍是流向大企业,贷款利率降低也是针对大企业,中小企业仍是“弱势群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