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官员打猎接连夺命 狩猎协会被指沦为权贵俱乐部

来源: 澎湃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摘要]湖南村民许红满2009年被当地一名公职人员打猎误伤,导致高位截瘫。官员打猎乱象背后,存在一个“神秘”的民间组织—狩猎协会。其最初主要由农民组成,逐渐畸变为官商组合的“权贵俱乐部”。

官员打猎接连夺命 狩猎协会被指沦为权贵俱乐部

狩猎证与持枪证。

如果没有外人来访,这个男人可以如雕塑一般,坐在昏暗的房间里望着门外一整天。他什么都不说,到点吃饭,到点睡觉。

胸部以下高位截瘫,让他无从感知气候的冷暖,任由身上的皮肤因季节而变换颜色。5年了,他始终无法忘记子弹穿透身体那一刻的痛,“那之后,我就不是我了。”

他至今无法原谅那个“猎手”,那个改变他一生的人。妻子离家出走,多年求告无门,这个39岁的男人多次想到了自杀。

如今,就在他倒下的山上,又响起了枪声。那是在围猎野猪,啪、啪、啪,如鞭炮一样的枪声,“如果我能站起来,真想把他们宰了。”12月4日,轮椅上的许红满愤恨地说。

许红满是湖南省岳阳县新开镇高垅村村民,2009年被当地一名公职人员打猎误伤,导致高位截瘫,但此次悲剧因种种原因并未引起外界关注。5年后,高垅村以南300多公里外的湖南衡阳猎枪声再起,一名农妇应声倒下。两周后,福建龙岩平武县一位官员打猎再次误伤村民致死。

11月30日,新华时评发表评论文章《整治“猎枪上的腐败”不能再拖 》,文章指出,猎枪下夺走的两条人命警示,整治“猎枪上的腐败”刻不容缓;对于“猎枪上的腐败”,必须严惩不贷。同时,要开展全面排查整治行动,彻底堵住枪支、弹药管理漏洞,从源头杜绝官员“猎枪上的腐败”。

该文质问:为何这些干部会有猎枪?还有多少猎枪被干部非法持有?

12月上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调查发现,一些官员打猎乱象背后,存在一个“神秘”的民间组织——狩猎协会。狩猎协会亦存在于其他省份,最初主要由农民组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渐畸变为官商组合的“权贵俱乐部”。

狩猎本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失控的狩猎将给生态环境乃至整个社会带来隐患。如何规范管理,既让合法狩猎促进生态平衡,又不至于误伤生态和他人,难题亟待破解。

衡阳枪声

11月9日,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高湖镇羊角村,几声枪响过后,在茶山捡茶籽的村民罗运英倒在血泊当中,不治身亡。事后,官方逮捕了犯罪嫌疑人肖卫东(衡阳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蒸湘分局在职员工),事发时他正在山上打猎。

近日,一位接近衡阳市警方的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证实,肖卫东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衡阳市狩猎协会会员。该知情人士称,衡阳市狩猎协会成立于2014年年初,是湖南省成立的第3家市级狩猎协会,肖卫东为协会首批会员。

上述知情人士还透露,肖卫东在衡阳已有20多年的打猎史,是一名老猎手,打猎经验丰富,“按道理不会发生误伤他人的意外。”事后,有会员担心该事件影响相关狩猎协会运转,不过该会员称,因为肖卫东打猎所使用枪支,并非来自协会,“否则(协会)就会有灭顶之灾”。

澎湃新闻从湖南省某地级市狩猎协会成立章程上看到,狩猎协会成立的宗旨为:在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方针指导下,依据《湖南省狩猎组织和狩猎枪支管理暂行规定》,组织狩猎爱好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狩猎队员依法狩猎的自觉性和正确狩猎、护林、护秋(守护秋熟庄稼)的业务能力,“促进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综合利用相结合,推动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

章程还规定,狩猎协会需接受所在地级市公安局、林业局和民政局三方管理。业务范围则包括举办拟选狩猎队员入队前培训、组织协会会员进行年度培训学习、组织开展狩猎交流和生态旅游等形式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活动,最主要的则是协助会员对持枪证、狩猎证进行年检。

该狩猎协会一名会员介绍称,加入了狩猎协会,便等于拥有了合法持枪和狩猎的资格,不但每年有半年时间的狩猎期,而且还可参加国内各种射击比赛,享受开枪的乐趣。该受访会员以话题敏感为由要求匿名。

“神秘”组织

狩猎协会,一个“神秘”的组织。

早在90年代初,老李就加入了湖南某地级市狩猎协会。老李说,当时成立狩猎协会的出发点,主要在于护秋、护林,“很简单,就是保护庄稼免受野猪等野生动物的侵害。”

因此,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湖南多个地级市就相继成立了狩猎协会等民间组织,他们归当地公安机关管理,拥有合法的狩猎权。老李说,仅长沙地区,当时玩枪打猎的人就超过3000人。

其时,加入狩猎协会也相对简单,只要年满18周岁,无犯罪记录,有本地户口,通过相关培训和申请程序即可加入,而缴纳的会费也只有300到500元。老李和他的朋友老孙即是狩猎协会最早的一批会员。

老李称,当时的狩猎协会中,以农村地区原先打猎的农民和猎户为主,“清一色的农民阶层”,所持枪支既有通过公安机关合法购买的猎枪,也有农民家中私藏的土枪。

1996年,被老李等人视为狩猎的“黄金年代”戛然而止。1996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并决定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

该法中第三条规定:“国家严格管制枪支,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法律规定持有、制造(包括变造、装配)、买卖、运输、出租、出借枪支。”

因此,在1996年10月1日前,只要取得公安部门核发的《持枪证》,公民就可以携带、使用、持有枪支。但自新枪法施行后,原有的《持枪证》就全部作废。

以湖南省等省份为例,当年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收缴枪支行动,规定民间枪支限期上缴。这一年,在湖南狩猎圈颇有威望的老李,也被收缴了枪支。

然而此后3年,农村地区的野猪泛滥成灾,对农田作物的毁坏规模持续扩大,农民叫苦连天。老李说,当时农民经常因为庄稼被野猪糟蹋而报警,警方压力很大,最后,狩猎协会等民间组织开始“重新成立”,并通过公安部门购买合法枪支。

12月2日,澎湃新闻从湖南省狩猎协会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湖南省迄今共有8家合法的狩猎协会,其中1个省级的、3个地市级的和4个县级的。

“其他的协会名额也一样吃紧,每年能等到一两个名额就不错了。”老李说,因为狩猎协会名额吃紧,而想进来打猎的人又与日俱增,使得这些有限的名额成了香饽饽。

“权贵俱乐部”

“名额有限,自然谁有能力谁得到。”湖南省一名政法系统退休领导对澎湃新闻表示,90年代后期,随着一批富裕阶层涌现,他们对生活享受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有一部分人开始迷上打猎。“所以有些狩猎协会,难免会出现逐利现象,就是谁有钱谁有权,谁就能够成为会员。”

澎湃新闻获得的一份国内某地级市狩猎协会部分会员名单显示,公职人员占比较高,他们部分来自公安和林业部门,也有市政府、乡镇政府、环保局、烟草局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些是自来水公司、石油公司等国企的高管。

僧多肉少,狩猎协会入会费用自然水涨船高。湖南岳阳汨罗市狩猎协会一何姓会长曾对湖南经视 (微博)表示,加入狩猎协会,首先要加入射击俱乐部,光是这部分费用就需要21500元(1万元会员费,1万元消费,另再加1500元年费),再加入狩猎协会的话还需8000多元,另外还有其他费用,算下来总共要近10万元。

老李称,在某些省份入会费用更高, 5年的会员资格需要30万元。“5年以后,需要重新申请会员资格,想继续维持的话,又是30万。”老李说,门槛高了,“有这消费能力的是什么人,自然是经商的老板和有实力的公务员。”

此外,据老李介绍,出于治安考量,管理者倾向于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企业老板,或有具体工作单位的公职人员入会,“因为方便管理,即使出了事也好找人。”

由此,狩猎协会逐渐由初期以农民为主体,演变成以富商和公职人员为主体。前述湖南政法系统的退休领导直言,很多狩猎协会已成官商组合的“权贵俱乐部”。

保护区内的枪声

保护区管理者和志愿者的观察印证了部分公职人员沉迷打猎的现象。近年来,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护鸟志愿者张志发现,来保护区打猎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是公职人员,其中不乏政法系统的工作人员。

据张志观察,周末是保护区中非法打猎最严重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开着越野车来,行踪不定,打完就跑,很难抓到。“但从车的牌照和一些人的面孔来看,有附近乡镇的公务员。”

12月4日,岳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科科长高大立对澎湃新闻表示,近年来他们查处的非法打猎案件呈增多趋势,光是今年已经收缴了13支非法枪支,其中涉及公职人员的占10%左右。但对于涉及公职人员案件的具体内容,高大立称不方便透露。

高大立表示,近年来通过网络走私购买枪支的行为日益严重,在他们查处的案件中,使用非法枪支的人越来越多,“基本都是通过走私渠道购买的”。高大立说,通过网络购买的非法枪支,杀伤力极大,对野生动物构成极大威胁,“合法买到的猎枪射程一般是80米左右,但非法的枪支可以达到100米以上。”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则向澎湃新闻表示,来保护区打猎的一半以上是公职人员,“还不是一般的工作人员,而是有一定地位和能力的领导。”该工作人员表示,一些公职人员因为有社会资源,即使非法打猎被抓到,也能够逃脱惩罚,只要不是大事,很多都可“摆平”,所以越来越肆无忌惮。

打猎比吸毒更容易上瘾

当被问及为何这部分人沉迷打猎,打猎几十年的资深“猎手”老李称很难用语言形容,“这么说吧,如果你认为吸毒和嫖娼是很容易上瘾的话,那打猎是比它们更容易上瘾的事情。”老李举例称,有人因为迷上打猎,数年不理家庭事务,和老婆离了婚。

老李对自己第一次打猎的感受记忆深刻。在追出数十米后,连打数发子弹将迎面冲向自己的野猪打死后,此前高度紧张的神经,瞬间松弛。“在看到死在自己面前的野猪后,感觉到一种生命的终结。”老李说,他就是在那一刻沉迷上打猎的,一发不可收拾。

打猎圈里有一个技术用语,叫“不见毛衣不打”,简单的理解就是必须在百分之百确认猎物后才可以开枪,而不能靠主观判断。

老李分析认为,衡阳和福建发生的打猎致人死亡的事件,主要是缺乏个人素养所致,平时没有养成很好的开枪习惯,以及贪图打猎后的分成。

老李进一步解释称,以打野猪为例,正常的打法是,在树丛中发现野猪后,要将其轰赶至林间小道上,而野猪在跑到路口上的时候,会有一个几秒钟的“发怔”期,“这个时间,才是开枪的最佳时期。”但很多新手并不掌握“要领”,在树丛中隐隐约约看到有东西晃动的时候,就冒然开枪,导致悲剧。

“当然,还有人因为计较打猎后分配猎物而冒然开枪。”老李透露,按照狩猎圈里的规矩,一起去打猎的,谁先开的枪,分得的猎物就更多,在这种虚荣心的驱使下,很多人在未完全判断清楚猎物的情况下冒然开枪。

某地级市狩猎协会原会员陈峰告诉澎湃新闻,按照协会的正常规定,每个会员进来前都要接受严格的狩猎培训,各种安全守则必须牢记于心,就算进来后,也要每年参加一次安全培训。但在有些狩猎协会,因为很多会员都是有权势的人,很少或者从来没有经过培训,因此在打猎的时候安全隐患极大。“有的人不打猎的时候,竟然也不卸子弹,直接扛在肩膀上枪管朝后,很容易擦枪走火,误伤后面的人。”

“那种非法打猎的人犯错就更多了。”陈峰说。

在自家山上砍柴被枪击致瘫痪

然而,犯一次错,便能毁人一生。

5年前,湖南岳阳发生的一起打猎致人重伤事件鲜为人知。

今年39岁的许红满,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2009年11月4日下午4时许,正在自家山上砍柴的他,被突然而至的子弹击倒。澎湃新闻从岳阳市金盾司法鉴定所的《法医司法鉴定书》上看到,许红满被打成“右肩胛骨骨折、胸椎管子弹残留并双下肢截瘫及双肺挫伤”、“符合重伤”的鉴定。

12月5日,岳阳市新开镇信访办主任宋伟荣向澎湃新闻证实,开枪打伤许红满的人,为岳阳市文物管理处职工徐南秋。10日,岳阳市文物管理处主任谭建武向澎湃新闻介绍,事发时徐南秋已退休,退休前曾在该处担任保卫科科长。

宋伟荣称,当天,徐等10人驱车来到距离高垅村3公里远的西山打猎,狩猎过程中,徐误将在树林中砍柴的许红满当作野猪开枪,从而酿成惨剧。事后,经岳阳县人民法院调节,徐南秋一次性赔偿了许红满43万元。许红满表示,因为治病,不到5年,便全部用完43万元,并欠了不少债。

出事前,许红满曾常年在广东打工,2008年回家后经营了一个养鸭场,育有一子一女。如今,瘫痪在床的他只能靠体弱多病的老母亲照顾,两个子女则由哥哥姐姐抚养。今年8月份,照顾他多年的妻子离家出走。

“出事后,我真的不想活了,很多次想过自杀,如果不是两个孩子没有着落,我早死了。”12月4日,许红满告诉澎湃新闻,除了开枪者徐南秋,至今他仍不知道当初和徐一起打猎者的名字和身份,虽找过警方多次,但遭到拒绝。直到今天,许红满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多次上访反映问题。

悲剧过后,打猎乱象仍在持续。高垅村村支书许小红告诉澎湃新闻,目前仍有公职人员周末前来打猎,村里人不敢阻拦。护鸟志愿者张志也说,打猎现象在岳阳乡村很常见,“他们不是专业打猎的,在山上到处开枪,出事是迟早的。”

“开放狩猎的结果可能就是生态灾难”

按照湖南省林业部门对狩猎协会的规定,每年依据节气的变化,约有半年的狩猎期。正常情况下,10月1日是狩猎期的开始,也是狩猎协会向会员发放枪支的日子,但衡阳猎杀村妇事件发生后,枪支发放时间仍没有确定。“可能今年不会发放了”,老李判断说。

“正当的狩猎行为既具有合法性,又具有科学性。”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原副司长王伟曾公开强调,狩猎野生动物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从我国法律上看,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定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十一条(七)项明确将“为调控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结构,经科学论证必须猎捕的”划入特许猎捕范围。

合理打猎,虽有助于控制生态链。不过,湖南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研究员陈皓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认为,在相关制度没有建立完善之前,强调狩猎合法的意义不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的话,开放狩猎的结果可能就是生态灾难。”

陈皓表示,在国外,狩猎有着严格的规定,包括对动物的种类、大小、数量、年龄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而且每次狩猎前都要填写表格,打来的猎物也需要出钱购买,“总之,人家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有着全面的掌控,而我们还远远没有建立起这类制度。”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名字为化名)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