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亚太中心落户,为“种源之都”带来什么

来源: 人民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7月28日,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简称亚太中心)在北京市延庆县揭牌成立。而延庆目前正致力于打造集绿色生态、产业研发、科技创新于一体的马铃薯“种源之都”。那么亚太中心落户延庆对于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马铃薯种源之都将发挥哪些作用?

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介绍,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是首个在华设立的国际农业研究机构,主要从事薯类科研与推广,服务于整个亚太地区。亚太中心落户延庆,搭建起了亚太地区通往国际马铃薯中心的桥梁,也使延庆多了一条通往国际舞台的路径。如今,兼具科学实验、行政办公和后勤保障、总建筑规模1.2万平方米的亚太中心大楼已经初步建成,将对延庆打造马铃薯“种源之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出巨大作用。

卢肖平认为,国际马铃薯中心落户延庆,会在新品种研发、技术引进、人才培育等方面为马铃薯“种源之都”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种源之都”的打造,新品种的研发是生命力。离开新品种研发,“种源之都”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新品种研发一直是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致力研究的领域。国际马铃薯中心主任魏蓓娜介绍,在目前中国常用的100多个马铃薯品种中,约30% 有国际马铃薯中心的亲缘背景,其种植面积占到全国每年生产面积的20%左右。亚太中心的落户,拓宽了优良薯种引进和新品种选育的渠道,也为丰富马铃薯种质资源、打造“种源之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必将辐射带动京津冀地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种源之都”的打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不掌握核心技术,新品种研发将无从谈起,种源之都也将枯竭。亚太中心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新技术的引进。魏蓓娜说,过去30年,国际马铃薯中心在中国共开展了50多项薯类科研项目,引进了大约15项新技术或技术组合,主要涵盖种薯技术、田间管理、育种、产后储存和加工,在提高中国马铃薯薯种品质、增加单产产量、减少病害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幅提高了农民的收益。亚太中心落户延庆,其技术引进的成果也必将首先惠及延庆人民,延庆也必将成为马铃薯新技术成果的试验田,而延庆的战略合作伙伴——张家口也将成为技术成果的转化地,从而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领域树立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

“种源之都”的打造,人才是竞争力。产业强不强,取决于科研队伍强不强。培育马铃薯科研力量是亚太中心长期专注的事业。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专门从事薯类作物的科研与推广人员仅有几十人,目前,经过国际马铃薯中心培育的科研队伍已达到600多人。这些人才将直接或间接服务于亚太中心,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科研成果。未来,延庆将依托这些科研力量,加快打造“种源之都”的步伐,尽早服务于京津冀薯业,成为影响中国及至全球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崔有天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