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安
湖北荆州一位母亲抱着孩子乘坐商场里的电动扶梯被卷入扶梯,现场惨不忍睹,也激起了民众对电梯安全的关注。果壳网在事发后不久发了一条微博,告诉民众电动扶梯都装有紧急按钮,关键的时候,按一下这个按钮,可以紧急制动电梯。他们在帖子里还说,“请大家一定记住,关键的时候可以救命。”这条帖子被诸多媒体广为转发,搞得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但我却多少有一些隐忧。
果壳网的科普一向比较靠谱,但这一条,我却完全不赞成。在我看来,电动扶梯的紧急按钮,即便民众广为知晓,也很难在故障发生时救命,甚至还可能引发更多的人身伤害。因为电梯的故障一旦发生时间都非常短暂,短短几秒钟,损害的事实就已无可挽回,一般的公众,在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情况下,很难准确判断险情,找到紧急按钮,及时终止故障。相反,如果公众广为知晓紧急按钮的话,反而会增加误判险情,或者有些未成年人因为好玩而误按紧急按钮的情况。要知道,电动扶梯在运行中,一旦紧急制动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误按紧急制动按钮造成的人身损害的事件,国内已经有多起。
很多人一定会说,这不正是说明宣传的不够么?如果宣传的到位,人人都知道这个按钮不能随便按,而一旦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按了还需要法律责任,还会出现这么多误按的事故么?答案可能会令很多人沮丧,还是会的。在复杂的人群中,各种人都有,各种情况都会发生,对可能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的紧急制动按钮,靠个体的理性和宣传是完全靠不住的。
举个例子,火车上也有紧急制动按钮,传统的绿皮火车的紧急制动装置,装在一个罩子里,旁边都有非常醒目的标志,普通乘客不可操作,只有铁路工作人员才可以使用。地铁上的紧急制动按钮,旁边也都有清晰的警示标志,普通乘客不可随意使用,但现实当中,乘客误操作的事例仍有发生。高铁上的紧急制动按钮,为了避免误操作,将按钮设置在必须站在座椅上才能操作的位置,这样设计的初衷,就是认为简单的宣传无法避免误操作,只有在设计上避免一般人能够接触到,才可能避免误操作的发生。
航空公司就鼓励乘客在事故发生时,坐在紧急出口处的乘客打开安全门呢?这是因为飞机出现事故时,安全通道几乎是唯一的逃生通道,而空难发生时逃生的时间都以分秒计,如果必须空乘人员来打开出口,耽误的宝贵时间很可能会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更重要的是,飞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打开安全门,其标准非常简单,就是紧急迫降之后。而飞机为了防止普通乘客误操作,也有一系列的防范机制,比如在飞行当中,即便某个乘客去打开安全门,也是做不到的。而坐在安全门旁边的乘客,每次在飞行之前,空姐都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向其宣讲安全门的知识,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操作。这一切的一切,在电动扶梯上都无法复制。
我们无法给每位乘坐电梯的人做到充分的告知,电梯的安全操作知识,以及什么情况下才能按紧急按钮。对于川流不息的人群来讲,即便你通过媒体广为宣传,你也无法保障每一个个体对紧急情况都有充分准确的判断力。相反,却几乎可能肯定,人群中永远不缺那些神经过敏,甚至对风险根本没有认知而只是冲门好奇心的熊孩子。但麻烦的是,对于乘坐在电动扶梯上的人群来说,他们的安全,取决于水桶那块最短的短板。
一个我们或许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是,人群一旦聚集在一起,人们在危机状态下处理问题的能力,相较于个体而言,不是提高了,反而是大幅下降了。个体的理性叠加在一起,往往不是变得更理性,而是更非理性。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在着火的剧场,人人都想尽快逃出,但结果却往往是谁也逃不出去,最后更多的人被烧死。道路中人人都想通过变道提到通行效率,最终反而制造了拥堵。
很多人之所轻易相信这些没什么实际作用的知识,一方面是基于对自我的过于自信,另一方面正在于混淆了个体与群体理性的条件。正因为如此,针对群体的安全设备,其安全的底线,从来就不会寄托于个体的理性,相反,个体的非理性却反而在安全设计中必须小心防范。
比如说,楼宇的电梯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导致电梯突然停止,这时,电梯里乘客就会被关在电梯里出不来。细心的人会发现,电梯里并没有供乘客使用的紧急开门的按钮,只有一个呼叫按钮。按说,将紧急开门的按钮装在电梯轿厢内,不是更有利于故障发生时乘客的疏散乃或逃生么?但果真如此的话,在正常运行当中,误按紧急开门,导致乘客跌落的事故,就会此起彼伏了。
电动扶梯的紧急按钮情况和这类似,真发生事故,它几乎发挥不了救命的作用。真广为宣传,人人尽知,制造的故障可能远远多于解决的问题。对于电动扶梯来讲,它的安全,必须寄托于安全标准的制定和监管,以及生产厂家基于技术创新而设计的一系列自保护装置。宣传乘客参与,通过紧急按钮来避险,很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对于湖北荆州这起悲剧,其本质并不是紧急故障,人们无从避险,而是一起明显的责任事故,在商场的修理工已经发现电梯的螺栓松动脱落的情况下,电梯依然在运行。这时候,应该立即停运电梯,设置隔离带和警告标志,并在进口处派一名工作人员把守。
果真如此,这起悲剧根本就不会发生。
责任编辑:崔有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