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万和54.4万,这是石家庄市和全省盲人的数字。可是,在生活中,因为各种不便,绝大多数盲人选择“宅”在家里。近日,记者和省残联工作人员一道,与一位盲人朋友在省会体验无障碍设施,倾听他们的心声——
□本报记者 刘荣荣
盲道很“忙”
戴上眼罩、手持盲杖,记者在省会裕华东路省军区招待所门口的盲道上小心翼翼地前行。“错了,错了,往左一点,别碰了车子。”“小心,前面有井盖,右转一些。”在好几个人的提醒下,一段10米左右的盲道,记者花了一分钟才走完。
摘下眼罩,沿着裕华东路向西行走,记者看到,路旁划出的停车位有的距离盲道仅有不到10厘米的距离,盲人走起来要非常小心,否则很容易碰到旁边停着的汽车。裕华东路和富强大街交口附近一家饭店的门口,几辆停泊的汽车干脆将盲道“拦腰斩断”。
记者询问一位正要开车离去的司机是否知道这是盲道时,司机有些不好意思,“知道是盲道,不过没怎么看见盲人走过,以后会注意。”
为啥人们并不常见盲人在盲道行走?
省盲人协会副主席、石家庄市盲人协会主席石云峰坦言:“石家庄市有7.9万名盲人,全省盲人有54.4万名。但是,很多盲人并不常外出,因为盲道上的障碍物太多,走起路来不安全。”
对此,记者深有感触。记者每天上下班要经过谈固南大街中山东路至裕华东路路段,这段路上的盲道格外“忙碌”。随意停放的自行车、汽车,还有做买卖的小商贩,都是盲道上的“常客”。此外,由于修建时间较长,这段盲道损毁严重,走上几步就会碰到缺砖或者破砖的现象,正常人走起来都会磕磕绊绊。
省残联副理事长卢连才介绍说,近年来,我省无障碍设施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全省铺设盲道总里程达到4430.6千米,几乎新修建的干道都会按规定铺设盲道,“但是,由于人们对于盲道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再加上城市汽车、电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在盲道上停车的现象也越发严重。”
“还有一些盲道设计不太合理,走着走着会碰到电线杆、井盖等障碍物,甚至一些盲道是断头路”,石云峰苦笑着说,“盲道是社会给盲人的一双‘眼睛’,而现在这双‘眼睛’很不‘明亮’。所以我们尽量选择不出门。实在需要外出,我宁愿贴着马路牙子走,因为这里又直又平,还很少碰到障碍物。”
能否让过街信号听得见
因为眼睛看不见,不知何时红绿灯亮起,盲人要自己通过车流、人流量大的路口,困难可想而知。
“现在是红灯,请不要通行。现在是绿灯,请您通行。”卢连才告诉记者,在路口和人行横道设置具有“语音播报功能的、与红绿灯同步的过街音响信号装置”,是国家《无障碍环境设计条例》规定的道路无障碍的要求之一。但现在我省主要城市市区,红绿灯同步音响装置相对较少,远远滞后于盲道、缘石坡道等其他无障碍设施建设步伐。
记者在省会裕华东路与建设南大街交口处发现,信号灯变换时没有语音播报功能,只是发出不太明显的“嘟、嘟”的声音。
“这也是一种语音提示,但在十字路口,有时真分不清楚是朝北走的绿灯亮了,还是朝西走的绿灯亮了,只好再仔细听人流的声音,随着人流走。真希望过街音响信号装置能更人性化,设置语音播报功能。”石云峰说。
除了过马路,现在最让石云峰头疼的就是坐公交车。
“现在石家庄公交站点很多、很方便,但遗憾的是,公交车站都没有语音提示功能,我在站牌处根本不知道是哪路车来了,只能靠询问热心人。”石云峰告诉记者,2013年底,他曾到香港旅游、学习,香港无障碍设施的便捷和人性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香港的公交车上都安装有电子语音导盲系统,盲人只要在手中的遥控语音播放器上按下所坐公交车线路号,当公交车即将进站时,就能在一定距离内激活公交车上的感应器,盲人通过耳机能清楚地接收到车辆进站的确切信息。既不需要麻烦别人,还不会坐错车。”
采访最后,石云峰感慨:“希望我们身边的无障碍设施再人性化一些,管理再规范一些,到那时候,盲人也会愿意和普通人一样走出家门,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