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过程中,不少“僵尸网站”“空壳网站”相继被曝光,于是,这些“僵尸网站”便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下迅速“复活”。然而,在媒体监督、主管部门重视的“热度”退去后,一些政府网站便故态复萌,再次进入了“僵尸”状态——
普查过后 一些网站又成“僵尸”
日前,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检查整改结束。此前被媒体曝光的政府网站变“僵尸”“空壳”及重复建设等问题,如今整改情况如何?
记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被曝光的网站的确完成了整改。比如,此前普查中被曝光的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公安局官网登录难、信息更新慢等问题都已不存在了,如今公众可以顺利登录;在其首页“警务动态”一栏,4月16日以来共更新127条信息,每月都有20多条,最新一条是9月16日更新的《市公安局专题研究民警身心健康问题,推动民警健康管理服务措施落实》。之前沉睡了5年7个月之久的大亚湾区代建项目管理局网站,被点名后一周内就更新了多条信息。记者登录发现,最新消息滚动显示,更新日期为“9月16日”“9月9日”“9月8日”等,逐条均能点开。
不过,也有一些问题值得重视。比如,一些网站在被曝光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信息更新情况有所改善,但过了“关注期”之后,就再次陷入了“抛荒”状态。例如,被曝光前,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发改局网站发布的全部信息不超过5条,被曝光后,其动态信息更新速度明显提升,但近几个月又回到每月只有1-2条的节奏,变得与“僵尸网站”无异。
一些“僵尸网站”在“复活”后再度“死亡”,显然会进一步破坏政府网站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亟须加以重视和解决。
为何“复活”之后又“死亡”
不少网友表示,一些“僵尸网站”在短暂的“复活”之后又“死亡”,固然有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等原因,但更主要的则是因为这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出了问题。
中国江苏网网友“阿东”表示,建政府网站不是赶时髦,更不是地方政府部门自我贴金、自说自话的形象工程,其中蕴含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道理、大需求。如果没意识到这一点,政府网站就容易成为应付上级检查和政务公开任务的一种道具。一旦会议少了、领导讲话少了、领导视察少了,网站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睡眠”状态。同时,不少“僵尸”网站的“复活”,有的是迫于曝光后的舆论压力,有的则是纯粹为了应付检查,并不是主动的、真心实意的自觉整改。由此而言,“复活”后又“死亡”,也就在所难免了。
而荆楚网网友郑端端则指出,一些“僵尸网站”“复活”之后又“死亡”,暴露了日常监管的严重缺失。一些“僵尸网站”的“复活”——不管是因为媒体曝光,还是因为全国普查,都能够说明,只要有强有力的监督、监管,政府网站是可以充满活力的,同时更提醒各地各部门,必须改变过去重建轻管甚至只建不管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切实加强对政府网站的日常监管。但一些“僵尸网站”“复活”之后又“死亡”的事实却表明,这种提醒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地方对政府网站运营情况的日常监管依然无力甚至根本没有。而这一点,无疑比一些“僵尸网站”“复活”之后又“死亡”更值得关注。
提高自觉性 做好“加减法”
新浪网友胡匆聪指出,通过全国政府网站普查,许多原来的“僵尸网站”得以“复活”,让政府网站更好地发挥了现代化社会治理和桥梁纽带的作用,值得称赞。但一些“僵尸网站”“复活”之后又“死亡”的现象却告诉我们,“大战僵尸”的任务依然很重,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在胡匆聪看来,让那些“僵尸网站”真正“复活”,关键是让网站管理者充分认识到政府网站的重要性。只有充分认识到一项工作的重要性,行动上才会自觉、才会坚持。所以,有关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让政府网站的管理者把建设好、维护好网站作为服务群众、造福人民的一项德政工程来抓,当成一件民生大事来做。这样,即使没有媒体曝光和普查,各级政府部门也会自觉锲而不舍地把网站办好。
《法治晚报》则刊文指出,要真正治理好“僵尸网站”,避免“复活”后又“死亡”情况出现,就要同时做好加法和减法。第一,减少重复建设。对于没必要的政务网站,该关停的关停,该并转的并转。第二,增建支撑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协调机制,完善网站运行的制度规范,选好配好专业队伍,加强业务培训,为政府网站运营提供有力保障。第三,建立常态化的政府网站内容建设考核评估和督查机制,把信息更新的数量、时限、标准,作为考核政府网站是否合格的具体指标,对于不合格的,要求限期整改,对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问责。此外,还有必要探索引入外包模式,政府部门如果实在没有能力或者没有精力管好自家的网站,那就不妨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干。
编辑/整理 梅刘柯
责任编辑:崔有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