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政
本市地热勘察,又有重大发现。北京市地勘局、北京市地热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日在通州西集地区打出了本市第三眼水温超过90℃的地热井,出水温度高达92℃,出水量也超出预想。据测算,西集地区的地热资源若充分开发,将足够为3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清洁供热。
地下“涌”出高温热水
西集一家荒废的造纸厂内,爬上三米多高的钻井平台,热气随即扑面而来。钻井工人时宝利用树枝绑起温度计,伸向水堰箱,红色的液柱迅速上升。围在一旁的专家摘下已经爬满雾气的眼镜,凑过去看,“哟,冲破91℃了!”时宝利舀出这天的第一盆热水,把30多颗鸡蛋泡进去。十多分钟,鸡蛋都已煮熟。
“这些水来自3000多米的地下深处,原本储存在碳酸盐岩裂隙中。”北京市地热研究院院长邹登亮透露,刚刚打出的这眼井被命名为“西集1号井”,正是它证明了西集地区存在丰富的地热资源。虽然通州西集地区本身处于北京四大地热异常带之一的榆垡-采育-西集地热异常带内,但在这一地热异常带内,仅在南部凤河营地区发现过中温地热资源。
“以前一直觉得能打出地热井,但没想到水量、水温能有这么好。”几天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国务院原参事王秉忱在内的7位专家特意针对西集1号井开了一次长达3个小时的评审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成果质量达到优秀,井眼出水温度为92℃,达到“中温地热资源”的标准。据介绍,北京一直还未发现高温地热资源,中温井此前也只有两眼。
勘查数据显示,西集1号井每天最大出水量达到3072.64立方米,成为北京目前出水量最大的中温地热井。
历经15个月终于采出
想从地下3600米的位置准确找出地热水并不容易。时宝利已经和20多位工友在这片荒地上住了15个月,连续四次向下开钻。在地表处,这眼深井的直径达到40多厘米,可到了3588.88米的最深处,直径只有15厘米。如此遥远的狭小空间内,还要精准完成一系列的套管、固井、安装滤水管等高难度动作。
记者了解到,第二次开钻的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从地下378.78米的位置一口气钻到2402.8米的位置,长达2000米的套管总重量已接近钻机的提升极限,再加上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非常容易发生坍塌等事故。好在,开钻方案多次完善,工人们像“走钢丝”一样谨慎操作,终于开创了全国地热井施工单次开钻最长下管纪录。
有望尝试地热发电
西集打出来的这眼地热井,让已经在地勘行业工作几十年的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克棪很是激动。据他计算,西集的这眼地热井热量已达到8.26兆瓦,位列北京地区第二名。
“西集1号井印证了这里丰富的地热资源,未来将制定周边地热资源的开发规划。”邹登亮说,在本项目成功勘查的基础上,由点及面,未来将进一步厘清北京市东南地区地热地质条件,查明地热资源分布特点。
此外,针对区内地热资源特点及潜力,未来也有望建设中低温地热发电试验站。“一旦实现地热发电,也就意味着西集1号井的利用从地热供暖升级到发电,能源利用将更高效。”邹登亮说。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