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山东省将再添千万吨进口原油配额

来源: 大众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记 者 左丰岐

实习生 刘 佳 报道

本报济南讯 10月22日,我省又有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地炼企业进入进口原油使用权公示阶段,这4家企业将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1444.88万吨。

自从今年国家启动进口原油使用权改革以来,我省已经有9家地炼企业获得和将要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总计3602.88万吨配额,占国内地方炼厂总配额4918.88万吨的73.2%,拔得进口原油使用权改革头筹。其中4家已经取得更为关键的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和进口配额。

据了解,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口原油政策出台之前,山东地炼加工的原料多为劣质重油,约占总原料加工量的75%左右,汽柴油加工难度相对较大,且汽、柴、煤(油)的产出率仅为50%,较中石化汽柴煤的平均产出率低20%左右。而随着原油使用权开放、落地,符合标准的地炼企业陆续申请成功,原料由劣质重油转换成进口国外原油,不仅为炼厂提供充足原料,且汽、柴、煤(油)产出率提升近10%,成本也将节省50元/吨左右。在当前炼油利润亏损市场环境下,不仅为炼厂减轻成本,也为炼厂解决了装置原料“吃不饱”的问题。

隆众石化网分析师杨叶介绍,“对于进口原油使用权的积极申请,地炼企业更为看重原油进口权的掌控,因为只有真正地掌握原油进口权,才可真正摆脱原料垄断,进入上游市场获得话语权。”目前,随着首批6家地炼企业获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东明石化以及垦利石化分别在8月、10月开始自主进口原油,据悉,目前已进口的原油包括阿曼原油、ESPO原油等。后期随着原油使用权的陆续审批,地方炼厂进口原油的工作积极展开,自主进口将是大势所趋。

据了解,自今年5月27日东明石化首获进口原油审批,地炼厂家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速度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商务部对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批复厂家也在不断公示,在此背景下,地炼厂家逐步摆脱原料垄断,进入上游市场获得话语权。与目前地炼企业普遍使用的燃料油相比,使用原料油将使成品油加工成本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地炼企业将有望摆脱“两桶油”的束缚,真正“挺起腰板”闯市场。

目前,我省除已获审批的9家地炼企业外,符合申请标准的企业还有近16家。这16家地炼企业总产能5180万吨/年,若全部获批,届时或将获得近4500万吨原油配额,充分解决了多年来地炼炼油装置“吃不饱”、“吃不好”的处境。同时,也为成品油质量升级提供有力保障,达到国家要求。即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符合国Ⅴ标准的车用汽油、车用柴油的要求。

责任编辑:崔有天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