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9日电 日前,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签订《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三地民政部门将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防灾减灾等10大重点领域进行合作。
协议明确了“顺应大局、统筹推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先易后难、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的协同发展原则,提出了三地民政部门的10大重点合作领域,即共同搭建区划地名管理服务平台、共同推动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共同建立社会组织协同管理与合作扶持机制、共同建立省际间救助工作协同联动机制、共同构筑区域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共同建立殡葬服务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城乡社区服务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优抚安置工作合作、共同助推公益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工作协同发展、共同创建社会工作协同联动发展模式。
今年以来,在共同构筑区域防灾减灾体系方面,三地已着手建立区域灾害信息共享机制、救灾物资统筹机制、灾害应急演练联动机制,以及三省市相邻区县之间的县际减灾救灾合作机制。
在推动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三地积极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养老服务试点,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和户籍障碍,谋划建设养老服务产业园,鼓励有实力的养老企业走跨区域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道路。
在建立省际间救助工作协同联动机制方面,三地推进完善跨区域户籍人口救助工作,建立“救急难”异地转办及三地协同办理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流浪乞讨人员中长期滞留受助人员的异地安置和流浪精神病人异地救助的合作模式。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