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焦点热点 > 正文

造出高铁造不好马桶盖,我们还缺少什么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本报评论员 集月音

近两年,中国人疯狂海外购物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引发诸多争议。其实,在合理的范围内追逐高品质的享受无可厚非,真正需要反省和警惕的应该是中国的制造业。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中国为何造得出高铁、大飞机,却造不好圆珠笔和马桶盖?人社部副部长汤涛日前给出了他的答案,“圆珠笔不好用”等问题背后,还是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一个国家最顶级的产品有一批高端人才去生产,但是更大众化、更常用、进入家庭或者说我们经常用的笔,则需要靠更多的劳动者尤其是技能劳动者在日常生产当中提高质量。”

毫无疑问,人才是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灵魂,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往往决定了一个行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价值和地位。我国在航天军工等制造领域的突破,正是建立在顶尖科学家和高技能工匠的合力协作之上。但是就传统的大众制造业而言,人才的短缺,是不得不面对的困境。一方面,创新的中坚力量——— 科技人力资源,虽然在持续多年的投入下总量已居世界首位,但人均密度和产出效率仍然远远落后于其他工业化国家;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精密加工的杰出工匠严重缺乏,因为制造业多年来对简单加工和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的过度依赖,导致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不够通畅,同时蓝领工人所获得的收入和社会尊重也一直在低位徘徊。

在制造业转型和升级迫在眉睫的当下,人才的缺位是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尽力弥补的短板。如今,国家在持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之外,塑造整个人力资源培养链条的行动也在逐渐展开。比如,人社部联合财政部,从今年8月开始在北京、广东等12个省区市推广“新型学徒制试点”,汤涛在采访中也介绍了人社部推动的多个人才培养计划,这些计划和试点,目的都在促进产学研的结合,畅通知识转化和人力培养的渠道。这些自上而下的推动力,正在试图引导制造业走入专注和专业的上升轨道。

当然,对人才培养的强调和重视,并不意味着轻视和忽略其他领域的滞后。制造业是系统产业,涉及的社会层面非常广阔,现在传统的大众制造业面临的掣肘也来自于多重压力。承担起中国制造脊梁的大量民营企业,在这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是迷茫而不知方向的。短期暴利领域的存在,比如房地产市场和以股市为代表的金融市场等等,使得投机主义盛行,诱导很多企业甚至从业人员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路径。这种浮躁的逐利风气,侵蚀了制造业的立足根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精益求精反而举步维艰。同时法律的不健全和监管的无力也是制造业升级的一大障碍,尤其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重视不够,山寨横行让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成了沉重的笑话。简单来说,重塑制造文化,还需要理想氛围的营造,公开透明的政策、公正持续的法律等等都是亟待实现的重要前提。

如今,全世界都在重新审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德国提出工业4.0之后,一些工业化国家也推出了复兴制造业的计划,这些先行者的目标在于制造出质量更上乘的“马桶盖”。可以说,中国制造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迎接挑战拥抱机遇。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