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智慧化设施完善社区服务,通过“云模式”促进创业转型升级,通过公益创投引领社会组织发展,通过“三份清单”设置社区准入门槛,通过“三名工程”提高教育质量……2015年是中山区社区建设创新年,该区举全区之力探索为民服务新模式,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服务手段提升了为民服务品质。
日前,葵英街道林海社区智慧化设施正式投入使用。投资500多万元的林海社区在软硬件上都创新性地植入了智能服务手段,不仅实现了与中山区民情互连网的无缝对接,还将信息化手段嫁接到传统“三位一体”工作法中,让居民可以通过上门、电话、网站、微信、APP等多种手段表达诉求,社区则可以通过多个途径搜集问题,并利用民情互连网便民服务及反馈工作系统等智能化手段对问题进行快速分拨,跟踪解决进度。
位于中山区东港商务区的大唐电信“369云工厂”正式投入使用,首批16个“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建筑”、“互联网+商业服务”等领域创业项目正式入孵,该区依托大唐电信云服务平台与自有创业基金,创新启动了创业“云模式”。通过成立电商产业联盟,搭建优质资源对接平台、潜质项目推介平台、高端人才孵化平台。
该区构建了三级社会组织服务体系,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同时举办了公益创投大赛,300多个公益项目成功实现对接,筹集500万元社会资金用于社区公益项目建设。制定了社区行政事项清单、社区盖章证明清单、社区服务项目清单,未来这3份清单将成为社区准入的门槛,让不该社区管的事情进不了社区门,该社区做的事情则做好、做透。
中山区创新性地通过智慧网格管理提升市容环境;创新实施“名师、名校长、名校”“三名”工程,夯实教育强区基础;创新建立阳光多元智能馆,让残疾人享受到专业服务;创新将辖区内的预防接种门诊全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每个门诊的面积都增加到100平方米以上,全部达到了辽宁省示范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创新实施住房维修“一二三”工程,2015年改造弃管楼院1.5万平方米,完成65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惠及1.1万户居民、近3.4万人。(梁悦 记者刘湘竹)
责任编辑:崔有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