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在家里养一些自己喜欢的植物,净化空气、陶冶情操、缓解压力、延年益寿。但是,在家中养植物需要注意的也是非常多的,比如养什么花才能够让自己更加长寿呢?又有哪些植物是千万不能放进卧室的呢?
这15种植物,不妨多养一些
君子兰
一株成年的君子兰,一昼夜能吸收1立升空气,释放80%的氧气。十几平方米的室内,有两三盆君子兰就可以把室内的烟雾吸收掉。特别是北方寒冷的冬天,由于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君子兰会起到很好的调节空气的作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吊兰
吊兰能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一盆吊兰在8~10平米的房间就相当于一个空气净化器。吊兰对某些有害物质的吸收力特别强,比如空气中混合的一氧化碳和甲醛,吸收力分别能达到95%和85%;吊兰还能分解苯,吸收香烟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比较稳定的有害物质。
芦荟
一盆芦荟相当于九台生物空气清洁器。可吸收甲醛、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在4小时光照条件下,一盆芦荟可消除一平方米空气中90%的甲醛,还能杀灭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并能吸附灰尘,对净化居室环境有很大作用。
常春藤
常春藤是目前吸收甲醛比较有效的室内植物,24小时光照条件下还可吸收室内90%的苯,它还能吸附微粒灰尘。
白掌
白掌能抑制人体呼出的废气,同时可以过滤空气中的苯、三氯乙烯和甲醛,它的高蒸发速度可以防止鼻粘膜干燥,使患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银皇后
银皇后以它独特的空气净化能力著称,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它越能发挥其净化能力,因此它非常适合通风条件不佳的阴暗房间。
富贵竹
富贵竹可以帮助不经常开窗通风的房间改善空气质量,具有消毒功能;有效吸收废气,使卧室的私密环境得到改善。
非洲茉莉
非洲茉莉会产生的挥发性油类,有非常好的杀菌作用,同时能够使我们放松,帮助睡眠,还能提高工作效果哦,所以大家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养些吧。
文竹
文竹含有的植物芳香有抗菌成分,可以清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具有保健功能。
橡皮树
橡皮树对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等有害气体有一定抗性。还能消除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对室内灰尘能起到有效的滞尘作用。
棕竹
棕竹的功能类似龟背竹,能够吸收80%以上的多种有害气体,净化空气,还能消除重金属污染,并对二氧化硫污染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鸭脚木
鸭脚木的叶片可以从烟雾弥漫的空气中吸收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并通过光合作用将之转换为无害的植物自有的物质。
绿萝
绿萝的生命力和吸收有害物质的能力很强,帮助不经常开窗通风的房间改善空气质量;还能消除甲醛等有害物质。
发财树
发财树四季长青,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有毒气体,释放氧气;能比较有效地吸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对抵抗烟草燃烧产生的废气有一定作用。
仙人掌
仙人掌具有很强的消炎灭菌作用。它夜间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以补充氧气,利于睡眠。
这15种植物,千万不能摆进卧室
洋绣球
洋绣球花(包括五色梅、天竺葵等)所散发的微粒会使人皮肤过敏而引发瘙痒症;它还有紊乱荷尔蒙的副作用,尤其是家有孕妇,危害很大。
夜来香
夜来香在晚上会散发出大量刺激嗅觉的微粒,闻之过久,会使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感到头晕、郁闷不适,甚至病情加重;所以忌放在卧室内,最好不要把它养在家里。
月季、紫荆、百合、含羞草
月季花长期放在室内,散发出的气味会引起一些人气喘烦闷;紫荆花所散发出来的花粉如与人接触过久,会诱发哮喘或使咳嗽症状加重;百合花的香气会令人过度兴奋而引起失眠;含羞草体内的含羞草碱是一种有毒物质,这种毒素接触过多,会引起眉毛稀疏、头发变黄甚至脱落。含羞草碱,还会损伤人的皮肤。
夹竹桃
夹竹桃全株有毒,含有多种强心甙,是剧毒物质,对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危害极大。接触其分泌的乳液,也容易中毒,中毒后恶心呕吐、腹泻,可致命。
花叶万年青
花叶万年青的花叶内含有草酸和天门冬素,其枝叶的汁液具有很强的毒性,一旦触及皮肤,奇痒难熬。
滴水观音
滴水观音茎内的白色汁液有毒,滴下的水也是有毒的,误碰或误食其汁液,就会引起咽部和口部的不适,胃里有灼痛感。皮肤接触它的汁液还会瘙痒难耐,眼睛接触汁液可引起严重的结膜炎,甚至失明。
水仙花
水仙的花、枝、叶都有毒,中毒后会发生呕吐、腹痛。水仙袭人的香气,也会令人神经系统产生不适,时间一长,特别是要睡眠时吸入其香气,人会头昏。家里养它要慎重。
郁金香
郁金香花朵中含一种毒碱,人和动物在这种花丛中待上2~3小时,就会头昏脑胀,出现中毒症状,严重者还会毛发脱落。
一品红
一品红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物质,其茎、叶内分泌的白色乳汁也有毒,接触到皮肤会使皮肤产生过敏症状,轻则红肿,重则溃烂;误食茎、叶会呕吐、腹痛,甚至致命,家中最好不养一品红。
黄杜鹃
黄杜鹃花的花朵含有毒素,最好不要触摸和嗅闻。一旦误食,轻者会中毒,出现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症状,重者会引起休克,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
曼陀罗
曼陀罗花全身有毒,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最大。若误食曼陀罗花过量,可致神经中枢过度兴奋而突然逆转为抑制作用,使机体功能骤降,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