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宏观政策 > 正文

房价,这次可能真的悬了?

来源: 正和岛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房价,可能真的悬了?

今年过年,席间已经很少有人主动谈论股票了,说道国内的经济形势,大家大多含糊不清,反正都在痛恨手里的钱越来越少了。唯一能提起大家兴趣的事,只有买房子!

很多人都是很早买了房子,最近动起了换房的念头,想把老房子卖了,然后买个学区房或者更大的更新的房子,然后势必再填一大笔钱进去,把自己重新用房贷套死。很想听听他们的判断,但唯一的依据就是,如果房地产跌了,银行都会出问题,经济也就完了,所以国家不会让房地产跌,一定会力保房价。

我之前给大家介绍了股市的估值方法,不但要横向比较,更要纵向历史比较,横向跟行业比跟国外比,看价格市盈率以及盈利能力,是否比别的公司更贵,纵向历史和自己比较,看自己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如果市盈率处于历史低点,那么基本确定,这个股票就是低估了。但这套估值方法在楼市上完全不适用,中国人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见过一个完整的房地产周期。所以根本无法测算如果房价跌下来到底会跌多少,会跌多久。这就跟股市完全不同,所以我们的坐标只剩下了横向比较。也就是跟别的国家以及我们自己的香港比较。

国际上房地产泡沫一个重要的指标,叫做房地产市值与GDP的比值,也就是说如果房地产的市值过大,远远超过了GDP那么就是泡沫了,美国比较敏感,一般房地产市值超过GDP就算泡沫了。

长达近100年的历史中,只要这个比值超过了100%,就要小心了。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这个比值上升到了172%,酿成了巨大的金融核爆,到了今天美国的这个比值仍然还有128%,所以这个风险到今天依然存在,美国未来一段时间如果经济重回衰退,那么房价跌也并非不可能。

再说日本,这是一个保守的东方国家,跟我们其实很接近,所以他们把泡沫憋的很大,当年日本泡沫破裂的时候,房地产市值是GDP的2倍,也就是比值到达了200%,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

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在1984年-1997年,香港房价年平均增长超过20%。1996年,香港竟出现买房前必须先花150万港元买一个号的怪事。从1991年到1997年房价上升4倍左右,若从1985年房地产市道复苏算起,到1997年时房价已上升了9-10倍。

1997年,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楼价一路下跌,至2003年中,下跌了70%左右。据说当时香港居民的损失就远远超过了香港的GDP,如果反推楼市的市值,那么房地产总市值比GDP至少应该在150%以上。那么现在大陆的房地产总市值/GDP是多少呢?美国做空大师詹姆斯·查诺斯给算了一笔账,说至少在300%-400%左右,那么话说我们房地产的核爆能力应该是日本的两倍,美国次贷危机的3-4倍。

我们的算法其实差不多,按照人均居住面积30平米计算(北大的报告家庭平均居住面积116平米),平均房价就算6000元,房地产的市值已经高达234万亿,中国GDP是67万亿,算下来这个比值是350%。

有人说中国不一样,人口持续流入造成了高房价的刚性需求,其实这个故事我们在香港听过,日本听过,美国也同样听过,上涨的时候永远都是刚性需求。每个人对于不断上涨的资产的需求的都是刚性的。赚钱谁不愿意呢?至于人口流入这个事,未来五年将出现极大的逆转,首先宏观大环境下,2015年已经发生了转折,工作人口开始减少。老头老太太越来越多。2020年将开始人口负增长。

其次大城市纷纷人口管制,到2020年之前,人口基本不增长,核心城区开始人口负增长。三四线城市倒是鼓励农民去落户,但县城大家也是知道的,除了空房子什么都没有,现在的农民基本都已经在县城里有房子了,要让他们买个十套八套的?估计他们也没这个能力,更没这么傻。所以有产业的地方,人口不会流入了,而没有产业的地方,会鼓励人口流入,但那些地方恰恰是空城鬼城,房子像牛粪一样多。鼓励人口流入,其实也是寻找接盘侠的另一个说法而已。

再者,之前十年房价上涨,是因为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换句话说是因为多印出来好多钱,没地方去,都被房子吸收了,房地产的涨幅,实际上就是实际通胀率,而在2015年,出现了转折,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了,7万亿资金消失了。货币减少了7%,这就是通缩,未来一段时间,货币越来越少,拿什么支撑高房价呢?况且,收入越来越少,已经是大家的切身体会,难道大家就没感受到奇怪?收入越来越少,房价越来越高,这真的靠谱吗?

所以这就是股市的5000点,只是房地产的周期比股市要长很多,股市一个月房地产一年,股市筑顶一月,房地产可能高位盘整一年,然后股市暴跌3月筑底1年,房地产可能暴跌3年筑底10年。现在把自己重新套死的楼市投资者,不论你是不是所谓的刚需,或者改善需求,到时候恐怕都会很难受。但是断供风险是没有的,首付即使20%,装修税费加在一起,怎么也得有50%了,而且一旦你断供,很可能意味着银行彻底恨上你了,这辈子都不能再贷款了,这辈子也估计买不起房了,所以按照中国人的个性,除了炒房那拨人,大多数人还是会忍的。尽管还给银行的钱,要远远大于房子的价值。

人民日报建议下半年买房?啥情况!

2016年2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第二版下半版,用4栏的版面发表了一篇关于楼市的“市场观察”。这篇报道通过专家之口,建议购房者可以在今年下半年出手。

报道分析了央行、银监会房贷新政的影响,借助“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杨松”等专家之口,对普通购房者提出了如下建议:

1、2016年楼市整体会以稳为主、略有下降,不会暴涨暴跌。由于中国目前仍然处于降息通道之中,贷款成本将会徘徊在低位,因此对于自住型刚需来说,可以考虑在今年下半年适时出手,但对于投机炒房者而言就要三思而后行了。

2、近年来,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保障房”“廉租房”的建设和供应力度,刚需问题有所缓解;另一方面,社会也意识到了房地产畸形发展对经济的危害,而且客观上中国整体房价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继续炒作获利的空间已经不大。

这篇报道还是引起广泛关注,大家纷纷猜测文章的背景,以及试图透露的政策信号。我的看法如下:

1、建议刚需购房者下半年出手,而不是在此次房贷新政之后马上出手,可能隐含着这样的预判:国家对楼市去库存的政策组合拳刚刚开始打出来,目前主要是出利好,为购房者减轻负担、加杠杆,从需求侧发力。未来可能还会从供给侧发力,主要办法是降房价。

2、目前楼市政策异常宽松,流动性充裕,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房价很难下降,在这些城市国家采取的是让房价上涨,引发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但三四五线城市就不同,由于库存量非常大,人口流失或者增长缓慢,未来必然会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开发商降价。比如减免开发商的税费,在信贷上有保有压,鼓励降房价。因此,对于这些城市来说,下半年的房价或许比现在还要便宜。

3、从近期官方在钢铁、煤炭等行业“去过剩产能”所采取的手法看,未来楼市去库存可能会有所参照。其核心特点是:政府强势出手,辅以具有很强针对性的信贷、财税政策。所以,未来三四五线城市的开发商,或许会在政策具体指导下被迫降价。

中国房价六大趋势

来源:人民日报

据一份调查显示:仍有52.0%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提高2.4个百分点;而44.2%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

>>>>

大城市的房价还有一段上涨空间

中国的城市模式完全不同于美国。我们是摞起来的城市,密度高,人口高度集中。这种趋势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你让中国人过“买个牙刷也要开车10分钟”的生活,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人口增量的城市,房价很难回落。加上人民币货币供应量长期偏高,所以房价只能不断上涨。

>>>>

计划生育政策不会改变楼市发展大势

全面放开二胎,这虽然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利好,但还没到足以改变整个楼市发展大势的程度。

好处还是一定有的。有经济学家分析说,日本和欧洲部分国家过去的教训表明,人口拐点到来前后,经济危机如影随形,首当其冲是对房地产的冲击。

比如日本,在1992年出现人口拐点后,房地产泡沫破裂,地价大幅下降。而如今,中国楼市的人口拐点也已越走越近。

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胎政策的放开,对楼市来说将犹如一场及时雨;即将终结的人口红利,有望因此重获生机。

>>>>三、四线城市房市趋于疲软

未来,大量中小房企或将被收购,转型,或者死亡。最终,国内也许只剩下一百来家大房企,而且是多元化发展的。大量的人员,将离开这个行业另谋出路。

同时,未来三、四线城市人口总体将持续外流,而一、二线城市人口总体将继续保持流入态势。三、四线城市目前商品住房高库存及滞销问题已经较为严重,而其未来的人口又呈流出态势,随着住房供给结构性过剩问题的突出,未来将有部分新城将沦为鬼城或空城。

>>>>

逆城市化很难出现

很多国家在充分城市化之后,会出现逆城市化。也就是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别墅。未来10到20年,中国很难出现这种局面。因为中国人多,耕地少,土地国家所有。此外,公共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让去农村居住的人,生活不方便、不安全。

>>>>

商铺面临价值重估

商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提袋消费”(服装、鞋帽、家电等)日益被网购取代,支撑商铺价值的只剩下“体验式消费”(餐饮、电影、培训、溜冰场)。

传统商业旺区的街铺,可能是最危险的资产,因为单价太高。此外是人口流失城市的郊区、新区的综合体。“一铺养三代”越来越困难,“三代养一铺”的悲剧随时发生。

在一线城市,一直存在一种现象:同样地段、同样档次的住宅和写字楼(含商务公寓),住宅更贵。

为什么?原因有三:第一,商业物业基本上没有学位,不能落户口;第二,商业物业土地使用年限短;第三,管理费水电价格高,一般不能通煤气。

>>>>

写字楼“刚需色彩”不足

网络时代,在家办公、分散办公、郊区办公正在成为时尚,写字楼的“刚需色彩”不足。一个人在办公室,可能只需要3平米就够用了,但对住宅面积的需求是多多益善。

未来这种现象将持续,投资房地产还是要首选大城市中心区的住宅。当然,如果你希望现金流充裕,就是要投资好的写字楼。

责任编辑:崔有天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