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周其仁:别轻言“外需熄火”,消化过剩产能,中国企业都该补这一课
“别轻言‘外需熄火’”,正和岛企业家游学以色列期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建议,中国企业该回过头上一门课——改革开放之初,西方公司是如何打进中国的?
18日下午,参访以色列大数据分析公司Similar Group,走进狭小的会议室,中国老板们被屏幕上一张PPT逗乐了——主讲人,这家公司的营销总监明明是位有着深邃眼神的犹太人,屏幕上的名字却是三个中国字:国精忠。
2013年,周其仁随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访问法国施耐德电气总部,也遇到相似一幕,身为世界“500强”公司的大老总递给大家名片,知道上面写的什么吗?“赵国华”。一个法国人居然起了如此中国化的名字。
在以色列,周其仁问一群中国企业老总:“你们有多少人取外国名字?”
取英文名字的有。
“有取中东名字的吗?”
一个也没有。
“中国过去习惯的出口导向,其实主要是向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导向。也有道理,人家有钱,购买力现成,法律健全,基础设施、商业服务都好好的,多少中国货都运得进去、消化得了。于是我们就做了世界车间,其实主要是发达世界的工厂,靠这个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年。但是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市场总份额占比减少,从68%降到46%,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份额比显著增加。”
英国《金融时报》2015年7月一篇文章称,未来十年,新兴城市大规模城市化浪潮将让全球“消费阶层”规模增长3倍,新兴市场将贡献四分之三的全球经济增长。文章建议企业应更聚焦于城市而非国家,巴西阿雷格里港、印度苏拉特等城市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将超过著名的马德里、米兰和苏黎世。
周其仁接着讲:“你看今天我们的国人,一讲国外就是美国、欧洲、日本。我们去印度,工商银行驻新德里分行行长说在印度有的是业务可以做,可人手派不出来。为什么?年轻人说纽约、巴黎可以去,东京可以考虑,可一听常驻新德里就觉得没劲。
“国际市场谁打得好?华为。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派队伍布基站,伊拉克、阿富汗都去。中国产能过剩,国内市场永远消化不了的,中国这个产能就是给全球准备的,问题是我们产能过剩,但市场能力不足,似乎还是缺商人在世界各地跑,把产能‘推销’出去。我们是制造能力强,市场能力弱。”
这几年,周其仁在全世界寻找中国元素。
在印度:“那么热,但空调很少。很多印度公司就老总办公室有空调,雇员等着老总按电铃叫他进去服务,才乘机凉快一会儿,干完工作就出去热着吧。”
在俄罗斯:“几年前我去俄罗斯超市,一个烧水的水壶不复杂吧,一排水壶大部分是欧洲品牌,偶尔几个是日本、韩国的,就是没有中国制造的。”
在拉美:“频率最高的中国元素:建基站的华为、计算机的联想,还有买单结算的银联。”
那么,新兴市场有什么特点呢?
“购买力潜在。我建议我们倒过来上一门课,去学中国刚开放时西方公司的产品是怎么进中国的。今天德国公司在中国赚这么多钱,你们想通了没有?20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领导人访欧,32天看了5个欧洲国家,离开德国时德国总理追到机场送行,10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当时真是天文数字啊,只要中国肯要,当时就可以签给你。德国人怎么打进中国市场的?借钱给你买他的东西,这说明德国人有远见。第一,德国的过剩产能消化掉了;第二,赌一把,中国将来有购买支付能力。人家就是这样捷足先登的。
“拿这个眼光看世界,东南亚十国多少人,多大市场,多大机会,我们有多少人好好看?全球贸易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巴拿马运河在扩建,巴西铁路投资不足,新疆的阿拉山口我们也去看过,中亚非常有潜力,光水资源、含水贸易的潜力就大了去了,可以帮中国多大忙?所以说要重建世界观,我们过去的世界观就是发达国家,因为中国刚开放时是发达国家借给我们钱,给我们技术,然后我们到发达国家去开洋荤。”
今天的中国,能不能用当年西方人进中国的方式打进新兴市场国家呢?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是看中国企业家里有多少“国精忠”和“赵国华”。
责任编辑:崔有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