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焦点热点 > 正文

建开放式小区切忌“一刀切”

来源: 证券时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日前,中央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因为涉及个人切身利益,涉及城市规划理念的重大变化,甚至可能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这项政策引起了热议。

在过去30年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封闭式小区在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些超大规模小区采取封闭模式,严重影响周围交通,也使得社区生活单一、单调,失去生机。这些弊端多年前就有规划人士和房地产业人士尖锐批评过,如今受到政府重视,问题有望得到加快解决。

要顺利推广街区制,避免产生新问题,必须科学把握以下几大辩证关系:街区制与小区制关系,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公权与私权关系,存量与增量关系。

首先,街区制可谓潮流,但街区制与小区制并非绝对对立。最适合街区制的是商业区或城市核心区域,它有利于节约用地、缓解交通压力,在非核心区或郊区,由于人口密度小和公共服务严重不足,传统式小区仍有诸多优势。街区式社区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公共交流和生活私密性,但难以满足所有人的复杂需要,如果让所有人都生活在类似香港铜锣湾、旺角那样的街区,恐怕有不少人会感到焦虑不安。传统小区与农业文明有一定联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当前社会治安和城市环境的不足,虽然封闭小区社会成本高,又有诸多副作用,但在街区制主导的城市一些富人仍然喜欢封闭型社区,说明存在对它的市场需求。因此,未来规划确实要压缩传统小区,但也要避免一刀切,造成新的城市生活单一化、单调化。

其次,已经存在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确实有打开的必要,但重点应该是单位大院,因为它本来就是公共生活、公共服务空间,搞深墙大院与提供公共服务的精神严重不符,前者则是私域,且涉及产权问题,理论上应该予以尊重。因为规划失误,一些私人小区规模过大,过于封闭,确实影响了公共利益,这些小区应该在协商和补偿的基础上予以改造和调整。

第三,推广街区制要首重增量,并且也不必让形式束缚了实质。可以限制单个小区规模,如不得超过50亩或100亩,强制各小区之间规划市政路和公共空间,这样既能照顾到人们的心理传统,又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小区制的弊端。对于已建成的封闭小区,应仔细分析其规模和对交通、生活的影响,负面效应较大的,应制定整改计划,促其开放。

总之,推广街区制切忌急转弯和一刀切。不管什么模式,都应以交通便利、生活品质高,以安居乐业为依归,如果过于看重形式,推动过急,有可能造成生活方式的断裂,甚至造成新的城市景观单一化、生活方式单一化,与街区制所倡导的多样化生活、人性化生活相背离。(黄小鹏)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