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品味 > 生意生活 > 正文

102岁刘彦珍:扭起秧歌乐开怀

来源: 燕赵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102岁刘彦珍:扭起秧歌乐开怀

■年轻时因逃荒落户省会 靠苦干把八个儿女养大

■近20年没看过病,自认为长寿是因生活规律为人大度

■老人身体依然硬朗。本报记者 李志华 摄

她年轻时和丈夫为了躲避战乱和天灾,从邢台老家逃荒到石家庄讨生活。在振二街扎根后,她与热情的当地村民融到一起,用灵巧的双手把八个儿女辛苦拉扯大。如今,她享受着孩子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过着舒适的晚年生活,总是称自己很幸福。她叫刘彦珍,今年已经102岁了。

现场

百岁小脚老太扭起秧歌乐开怀

得知振头有位百岁老人,经过与其家人沟通,昨天记者来到老人家。目前老人住在60岁的小儿子刘春海家。记者进门时,老人正坐在客厅沙发上,陪重外孙看动画片。虽然不知“熊大熊二”的故事,可看着虎头虎脑的孩子一个劲儿地笑,老人也乐得合不拢嘴。

这位老人叫刘彦珍,身份证上显示老人出生于1914年1月26日,今年已102岁。见有客人来,老人笑着招呼大家坐,又让儿子赶紧沏茶。“我母亲好客,更是个热心肠。”刘春海说。

老人瘦瘦小小,稀疏的头发已花白,因为年纪大了,老人有些耳背,因白内障双眼曾做过手术,但现在左眼恢复效果不佳,只能睁开一丝缝隙,视力有些模糊。不过老人思路清晰说话时底气充足,虽然已是102岁高龄,但走路稳健,步伐轻灵,绝无老态。老人一生育有八个儿女,最大的已经86岁,最小的也已60岁,子女全都健在。用孩子们的话说,家里人长寿是沾了母亲的光。一大家子人,如果聚全了百余口,称得上是个大家庭。这个春节,老人就在刘春海家度过。过年时,家人初三都来看望老人,一大家子去饭店庆祝,看着九个重孙辈的孩子拜年,老人笑着一一送上自己准备的红包。

百余年来,刘彦珍老人亲历了我们的国家从积贫积弱到强盛,老人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抗战时期,她总给孩子们讲战争年代的残酷生活。说起现在的生活,老人笑着说:“如今真是享福啦!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家庭和睦子女孝顺。国家好,百姓才能幸福,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好日子。”

虽然是小脚,但老人一辈子喜欢跳舞,每年夏天都会在院里跳一会儿。现在天冷,为了安全老人只能在家跳着玩。说着,老人高兴地站起来,在客厅跳了一小段。家人早已见怪不怪,但老人那灵动的舞蹈动作,还是让记者惊得张大了嘴。

故事

遭遇水灾和战乱 带着孩子逃荒到石家庄

刘彦珍是邢台市隆尧县霸王营村人,大字不识。在和大她1岁的同村村民刘庆路结婚后,虽是小脚女人,但刘彦珍担负起了所有的家务。日子清贫,但刘彦珍一家人过得还算安稳。

1938年,24岁的刘彦珍已经生下了三个子女。那时处于战乱之中,老百姓每天的日子都过得提心吊胆。虽然只是一名农妇,但刘彦珍和丈夫都坚定支持抗击敌寇。刘庆路曾多次偷偷帮八路军送信。有一次,刘庆路送信途中突遇日本鬼子,为了保住藏在帽子里的信件,刘庆路冒险趴在路边的土坡下,躲过了成队的敌人,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和重要信件。后来听丈夫说完这段遭遇后,刘彦珍说,只要能为八路军做点事,再危险也值得。

敌人不可怕,天灾却难躲。这一年夏天,霸王营村遭遇了罕见的大洪水,村民连饭都吃不饱了。为了能继续生活下去,刘彦珍和丈夫商量之后,决定投奔她在石家庄打零工的父亲。在把儿子暂时托付给亲戚照顾后,刘彦珍和丈夫带着两个女儿,一路逃荒来到石家庄,在休门村附近落了脚。

此时的石家庄,也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中,刘彦珍不时能看到空中飞过的日本战机,耳边也经常响起隆隆的炮声。还好,这里的生活环境比老家相对要安全一些。为了一家人的口粮,刘庆路开始到处打工,刘彦珍则开始给他人做针线活补贴家用。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刘彦珍和丈夫竭尽所能维持着生活。

扎根振头村

好心老太认7个干儿子

对于从外地来石求生的刘彦珍一家人来说,没有房产、没有正式工作,日子过得自然很艰辛。在休门村住了几年后,刘彦珍又生下了其他的儿女,为了能让家人住得更舒服一些,在朋友的介绍下,刘彦珍一家人举家迁到振头村,在振二街的一户杨姓人家的房子里住了下来。因为这户人家房子比较宽敞,好心的房主又不收取刘彦珍任何房租,只要求她做一些针线活就行。就这样,刘彦珍一家定居了下来,这一住就是八年之久。直到建国后分了房子和农地,刘彦珍和家人在石家庄才算彻底有了名正言顺的身份。

在石家庄生活的日子里,刘彦珍又生下了五个子女。由于家里穷,刘彦珍为孩子们的吃、穿费尽了心思。刘彦珍的五女儿刘秀花回忆,小时候兄妹们由于没有换洗的衣服,冬天衣服穿脏了以后,刘彦珍都是晚上把孩子们的棉衣拆开洗净,搭在炉火上烤干,第二天凌晨就起床,再把棉衣缝好给孩子们穿。母亲的辛劳,兄妹们都深深记在心中。

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刘彦珍的思想很先进,她知道自己的好日子都是新中国给的,要懂得报效国家。因此,刘彦珍没有让孩子们继续从事农活,而是全部去上学。那个年代,上学堂的女孩并不多,但刘彦珍的女儿们则全都学习了知识,就连当时岁数较大的三女儿刘秀金,也专门在夜大学习了几年。此外,刘彦珍还把两个儿子送去部队当兵,让他们知道保家卫国的重要性。“老人苦了半辈子,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们都有出息,是她的坚持,让孩子们都过上了好生活。”刘彦珍的儿子刘春海说。

刘彦珍等人都是外来户,但振二街村民都把这一家人当成本地人来看待,对他们都非常热情,在生活上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因此,刘彦珍时刻心存感激,但凡村大队让自己去做事或者帮忙,刘彦珍都立刻答应。在1958年前后,老实热心的刘彦珍被派到村里的幼儿园负责带小孩子,刘彦珍工作起来特别认真,把每一个孩子都照顾得特别好。正因为如此,刘彦珍这个“大妈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以至于后来刘彦珍认了七个干儿子,两个干女儿。每年春节,这些干儿子和干女儿都会专门到刘彦珍家中磕头拜年,表达对干妈的尊敬。

长寿秘诀

近20年没看过病

自认为长寿缘于心宽

刘彦珍老人生活的那个年代,妇女都裹小脚,刘彦珍也不例外。别看脚小,但她身体倍儿棒,80多岁高龄时还爬过苍岩山。虽然这些年不能爬山了,但天气好时,家人每天都会陪老人走两个小时。

谈到老人的长寿秘诀,子女们总结道:首先是生活规律,每天晚上8点多就睡觉了,一觉能睡到第二天早上7点来钟。老人生活能自理,起床后自己洗漱。饮食上老人爱吃带馅的食物,春节期间包白菜肉馅饺子,老人一顿吃了十几个。此外,老人爱喝口小酒。每天中午、晚上,小儿子都要陪老母亲喝上一杯。“母亲一顿喝不到一两酒吧。”刘春海说。

在孩子们眼中,老人心宽,为人大度。在物质上,对待子女不偏不倚,在精神上,对年纪小的孩子会照顾多些。说起母亲的健康,子女们也很佩服。“掐指算来,母亲小20年没看过病。偶尔有血压高等问题,都是自己在家调理调理,能不吃药就不吃药,更没得过大病没住过医院。”刘春海说,母亲总是教导我们要知足常乐,不要自私。如果大家能做到这几点,也许都能像母亲这样长寿。

□文/本报记者 李兵 南开宇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