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依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专家指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养生的大好时光。清明时节重养生,是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让人从这个时节开始变得更加健康、精神。为此,《乐享健康》特邀省会医学专家从衣食住行、疾病预防等多个方面为公众制定出一套养生方案,帮助公众顺应天时节气的变化,养出健康好春气。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 李增宁
清明时节养生攻略
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作为一年之中养生保健的关键时期之一,清明时节应从衣着、饮食、起居、运动四个方面全方位调节身心,维护健康。
衣
挥手作别“春捂” 仍需“上薄下厚”
最近一段时间,走在路上的你是否发现,毛衣、T恤、短裙、长裤……在不同的行人身上,几乎可以凑齐一年四季的衣服。难道现在已经不需要“春捂”了吗?很多人因此陷入了“不会穿衣”的困惑。对此,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李增宁表示,当连续5天以上平均气温达到10℃时,虽是入春的标志但穿衣时还应遵循“捂”的原则,也就是穿着厚衣服维持一段时间,以防乍暖还寒。一般情况下,当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人体各项机能已能够适应环境变化,此时方可向厚衣服作别。
清明时节正值四月伊始,从气温条件来看,可以不再“春捂”。“过度‘春捂’当心引起上火。”李增宁称,春季人体肝气当令,蓄积了整整一冬的阳气开始随着天气的回暖而向外生发,如果此时将其捂住,会致使其化为热邪外攻,进而出现口干舌燥、鼻腔牙龈出血等上火症状。清明前后,适宜的穿衣原则应是以“上薄下厚”为指导,再根据气温变化适当、逐量增减衣物。
食
“省酸增甘”重清淡 辛温食物养春气
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因此清明之际也是肝气旺盛的时节。此时,饮食上的总原则是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多进食口味厚重的“大鱼大肉”。同时,注意“省酸增甘”,少食羊肉、狗肉、鹌鹑、海鱼、虾蟹等酸性食物,以免肝气过盛,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可适当多吃生姜、蒜苗、韭菜等辛温食物,帮助人体怡养春气、发散阳气。
李增宁称,清明时节雨多,可多食用白菜、萝卜、芋头等温胃祛寒的食物。此外,春季也是慢性疾病易复发的季节,对于本身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还应注意避免进食高蛋白质海产品、笋类、羊肉等“发物”。而对于逃不出“春困魔掌”的人群来说,多吃些青椒、芹菜等深绿色的蔬菜不失为缓解疲劳的好选择。
住
一日之计在于晨 “夜卧早起”是原则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根据《黄帝内经》的说法,清明过后的起居原则应是“夜卧早起”,即天亮时早些起床,天黑后无需太早入睡,但也不可熬夜。“这个时节,人体内蓄积收敛的阳气开始发散,我们也应该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李增宁称,为了帮助体内阳气更好地生发,“早起”很有必要,中医学认为,7时至9时的辰时阶段如果还在呼呼大睡,就容易导致体内阳气“欲发不能”,最终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大脑,进而引起心烦、口干、头昏、目浊等不适。
此外,夜卧早起、充分睡眠对防止“春困”也有帮助。到了白天,身处办公室的你一定有过这种体会:一旦有人打哈欠,便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引得一屋子人哈欠连连。对此,李增宁表示,这是因为春天气温升高,血管扩张,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影响其兴奋度。此时,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无疑是对抗春困的有效方法。
行
清明踏青“动”起来 娱乐锻炼两不误
清明时节,春风和煦,李增宁表示,在这样的季节里不宜在室内久居久坐,以免削减阳气生发的“热情”。此时,爬山、慢跑、放风筝等中轻度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尤其适合刚从寒冬走来的你。“清明假期,举家老小集体出游踏青,跑跑步、跳跳高,不仅可以疏通气血,还能让人心情愉悦,提高抗病能力。”李增宁说。
对于中老年人,春季锻炼则要注重“因老而异”、科学合理,建议老年朋友多尝试一些和缓且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运动方式,如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切不可盲目跟随年轻人的步伐,“不累不休”。对于心脏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进行户外运动时也应量力而行,不可逞强登山、长跑,以免引起疾病发作。
提醒
清明时节雨纷纷 防范疾病“跃跃欲来”
春季里,外出踏青游玩的心常常按捺不住,而此时也是春季常见疾病“跃跃欲来”的时期。对此,特别指出清明时节最易出现的三种疾病,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感冒
防范指数 ☆☆☆☆☆
“清明时节雨纷纷”,多变的天气不仅会影响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还会给细菌、病毒的滋生带来机会,如果此时外出游玩忽视适时增减衣物和劳逸结合,很容易引起感冒,其中抵抗力较弱的儿童最易“中招”。对此提醒家长,出游时应注意备好不同厚薄的衣服以及感冒药,当家人不适感加重时,及时就医治疗。
腹泻
防范指数 ☆☆☆☆
清明时节外出时误采误食,导致腹泻出现的几率也很高。因此提醒公众,外出时对于不认识的花草、野果,尽量不要接触,更不要随意入口,以免食物中毒,引起腹泻、晕眩等情况。而一旦出现腹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消耗体力,补充水分,随身携带止泻消炎等药物。
情绪病
防范指数 ☆☆☆
清明时节也是扫墓、祭拜的时节,再加上多云、阴雨的天气,更容易使人情绪低落,生出悲伤、烦躁等不良情绪。有研究显示,每年的3-5月份,是精神病复发率最高的时段。这一阶段应注意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多进行户外运动,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开朗。一旦遇到烦心事,应多与家人朋友倾诉,尽量不要闷在心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