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孙欣慰、张洎 记者解丽达)阳春三月,已开工建设一年的香河县文化艺术中心还在紧张施工中。目前,该中心主体结构已经封顶。不久的将来,一个集剧场、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乒羽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文化类公共建筑将投入使用,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十二五”期间,香河县以关注民生、满足群众需求为原则,筹建了以文化艺术中心为龙头、综合文化站为枢纽、文化活动室为阵地的高标准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深入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目前,该县已建成新城广场、荷香广场、县委广场、国华创意文化广场、一城城前广场和潮白河畔休闲文化广场等县级休闲娱乐场地60余万平方米,镇级综合文化站14个,群众文化辅导基地27个,农村文化活动室286个,构建了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和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甘霖滋润广大群众的心灵。
4月10日,蒋辛屯镇民俗馆迎来了今年又一批前来参观的学生们。犁头、蓑衣、石磨、油灯、马掌——展厅里摆放着很多从乡间收集来的农家物件,这些都是孩子们平日难得一见的。
“筹建民俗馆,让来免费参观的附近村民、学生在了解祖辈生活艰辛的同时,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蒋辛屯镇宣传委员孔召阳说,随着时代发展,很多农户家里的农耕器具、民俗用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许多生长在乡村的人被现代都市生活冲淡了乡愁。
像蒋辛屯镇民俗馆这样的特色文化场所,在香河县还有很多——安平镇农事陈列室记录着新农村改造前后的百姓生活;安头屯镇的中幡广场、环保产业园的灯光篮球场、钳屯镇的休闲公园等独具匠心;刘宋镇文化站建有600平方米的“大舞台”,每周举办“欢乐星期五”群众性文艺演出,不仅带动周边村街踊跃参加,而且吸引了天津市宝坻区、武清区等外地群众参与。打造“一站一品、一村一特色”,该县各镇找准自身优势,结合群众需求和文化底蕴,充分调动村街文化资源,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实现了全覆盖。
夕阳西下,淑阳镇许台村的庄秀芝拉上邻居快步走向广场:“过完年我天天去学广场舞,已经学会6个新舞蹈了。今天开新课,要是去晚了就该被其他人落下了!”香河县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在实现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的同时,注重文化队伍建设,扶植帮助村街组建各具特色的业余文化活动队伍,让广大群众能够参与进来、乐在其中。该县在全县建起27个群众文化辅导基地,各镇(街道、园区)均配齐了至少3名文化站工作人员,300个村街每村通过补贴方式确定了1名以上专职文化管理员。
目前,全县已有各种形式的花会、秧歌表演队100多个,戏迷协会等基层文艺社团30余个,各种体育队伍40多支,农村文化户1万余户,常年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农民3万余人,形成了环保产业园老槐树艺术团、新开街道办荷花文艺社、渠口镇魏家滩村的麦野堂诗舍、钱旺镇大河各庄村的竹马会、新华街道办西店村的戏迷俱乐部等多个凸显当地村街文化特色的团体。
责任编辑:崔有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