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财经网讯 农业部近日就农业结构调整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发言表示,今年以玉米为重点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整合了32.5亿元资金,来支持玉米结构调整。
一、今年整合32.5亿元资金支持玉米结构调整
余欣荣称,农业部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专门编制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对“十三五”时期主要作物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作了总体设计,其目的就是引导各地按照科学的、生态的和可持续的要求,按照功能区的布局,进行科学调整。总体考虑是,保口粮,保谷物,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的自给水平,同时要保障蔬菜的均衡生产供应。
其指出,在工作部署上,农业部把玉米的调减与粮豆轮作和粮改饲试点以及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协同配套,重点就是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镰刀弯”地区的非优势产区,积极引导农民改种大豆、薯类杂粮、青贮玉米、优质饲草等。
围绕上述这个目标,农业部门采取了几点措施。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农业部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先后派出了多批工作组到东北、黄淮海等结构调整任务重的区域进行督导检查,指导基层干部群众做好结构调整工作。因为结构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特别是对农民的生产、农民的利益产生直接影响的工作,必须把工作包括宣传工作、技术指导和其他配套工作做深做透、做到位,使结构调整能够实现多赢的目标。
二是强化指导服务。春耕生产前后,特别是东北地区已经进入了春播的关键时期,农业部组织专家指导组分赴这些区域开展指导服务,而且制定了一系列适宜各地结构调整的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都是绿色、增产、高效的,优化效益的技术模式,让农民能够更快了解,能够有效应用。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因为玉米结构调整工作涉及到农民、流通者等各方面利益,为了维护玉米调整区农民的利益,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整合了32.5亿元资金,来支持玉米结构调整,重点用于补助发展粮改饲和粮豆轮作。今年粮改饲的试点县由30个增加到100个,同时配合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进一步完善玉米收储政策,积极推进“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改革。
二、适当调减不会让玉米成为“第二个大豆”
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表示,玉米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因为玉米作为重要的谷物品种,是要保的;当前调减的是非优势区,影响有限。
曾衍德指出,当前玉米出现了阶段性的供大于求,出现这种情况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基本的是两个:一是国内供给增加。过去12年,玉米面积增加了2.1亿亩,超过同期粮食面积的增加。同时产量增加了2175亿斤,占同期粮食增量的57%。二是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增加。受国内外价差的影响,近年来玉米及替代品的进口量逐渐增加。去年进口玉米470多万吨,同比增长82%。同时,高粱、大麦等替代品种进口比较多,去年进口了高粱1070万吨、大麦1073万吨,同比分别增加了85%和98%。此外,进口了部分木薯和玉米酒糟,玉米产量增加和国外进口增加“双碰头”,导致库存增加较多。
对于玉米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曾衍德从两方面分析指出,从短期看,玉米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应主动调减玉米,减轻库存压力。从长期看,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和加工原料,是需求增量较多的品种,应该稳定发展。
农业部认为,玉米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判断:
一是玉米作为重要的谷物品种,是要保的。中央明确提出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也鲜明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这表明,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是要必保的,玉米作为重要的谷物品种和能量饲料,也要保持稳定的自给水平,这是战略决定的。尽管当前玉米出现阶段性的供大于求,需要适当调减,但如果玉米生产出现大幅度下滑,一旦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会有许多政策手段,保持玉米生产稳定发展。
二是当前调减的是非优势区,影响有限。这一轮的调整是在巩固优势产区的同时,适当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干旱区和西南石漠化区等,这一区域的调减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是有限的。
三是有贸易调控手段,能起到作用。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对大豆进口未设配额限制,实行单一关税管理,进口关税3%。而玉米实行配额管理,配额总量720万吨,配额内关税是1%,配额外关税是65%。这些年,我国玉米每年实际进口量都在配额以内,主要是替代产品进口增加较多。此外,应该看到,世界大豆贸易量有1.17亿吨,高于我国大豆消费量,进口货源是充足的;而世界玉米贸易量只有1.2亿吨左右,仅占我国玉米消费量的60%左右。如果石油价格涨到一定水平以上,相当部分的玉米就会转化为燃料乙醇,玉米供应量就会减少。所以,大量进口是不现实的。
另外,还要看到,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实现“藏粮于地”。可以讲,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信心的,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是能够做到的。
三、今年玉米实行市场化收购+补贴新收储机制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发言表示,今年对玉米收储制度作了改革,由过去的临时收储政策改变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
余欣荣称,根据中央的部署安排,今年对玉米收储制度作了改革,由过去的临时收储政策改变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新机制。过去为了保护农民,特别是种植玉米的农户的利益,托底收购,由国家来完成,这次是实行市场化收购,但同时为了保护玉米生产者的利益,给予必要的补贴。
其指出,具体这项政策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玉米的价格充分体现市场形成机制,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这次农业结构调整,不仅农民在关心,现在很多市场主体,做粮食生意的一些企业也在积极行动。
二是建立玉米生产者的补贴制度,以保持优势产区农民种植玉米收益基本稳定。这项制度公布之后,玉米主产区的地方政府、基层干部加大了宣传力度,和农民群众一起尽可能了解、理解这项政策的意义。尤其是各级农业部门,围绕中央的改革措施,在这次政策调整过程之中,在玉米市场发生变化的过程之中,既要保护好农民种植粮食、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指导非优势区改种其他作物品种,比如说粮豆轮作,过去是茬茬种玉米、年年种玉米,影响了肥力,也影响了玉米的产量,现在改种大豆,实行轮作。
责任编辑: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