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焦点热点 > 正文

养老项目频陷“邻避困境”的解决之道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本报评论员 刘采萍

被邻避困境“困”住的养老项目建设,必须尽快解脱出来,必须获得正常的发展保障。

海南省海口市一个社区养老项目遭遇“邻避”困境:“我知道你干的是好事,但你去哪里都行,就是别跟我做邻居。”当听到养老中心租赁了自己居住的商业楼,部门小区业主挂出了横幅:“反对养死院”。建设中的养老中心施工现场,不仅有设施被砸坏,还被喷上了恐吓性的文字。(6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因为自家门口要建养老院,小区业主抗议乃至采取辱骂、恐吓方式搞破坏,这样的情形已发生了不止一次,在青岛、南京、上海,都发生过类似纠纷。可见,海口此项养老项目所遭遇的邻避困境,带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是非曲直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邻避”概念,最早来自英语缩写为“NIMBY(Not-In-My-Back-Yard,意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抗议活动。这些抗议活动一开始主要是欧美公众针对将垃圾处理厂、变电站等公共设施建设在自己附近而发起的。后来,“邻避效应”所指称的情况更广泛了:凡是那些周边人群因担心项目给自己带来影响,而产生了嫌恶情结,甚至采取高度情绪化的反对或抗争的,都可以被视作陷入了“邻避困境”。认为养老中心建在小区附近,会给自己带来健康(空气流动影响)、安全(失能老人行为难料)和情感(救护车、殡葬车出入较多)方面的负面影响,甚至单纯认为养老项目会影响小区房价升值,在这些观点影响下的一部分居民的反对,造成了社区养老项目的邻避困境。

中国将面临“老龄化社会”,这是许多人都能脱口而出的“常识”。但是,我们的“老龄化”究竟会“社会”到什么程度,也许,多数人心里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实际上,仅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12亿人,占总人口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峰值时将超过4亿,这意味着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而我国现代化事业尚未完成,“未富先老”和“未备显老”的特征日益凸显,城镇老年人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这也是国家权威部门和研究服务机构确认的现实。因此,养老事业——无论是公益性还是经营性的——其需求都非常迫切,其发展都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与支持。被邻避困境“困”住的养老项目建设,必须尽快解脱出来,必须获得正常的发展保障。

对于合法合规的社区养老项目建设,法律必须拿出更有力和有效的保护措施。从这几年的新闻可以看出,在养老中心与小区业主的矛盾中,更多的解决之道还是基层行政部门的协调、劝解,偶尔还有妥协让步。这不仅不利于养老机构或企业作为主体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还助长了个别居民放任冲动行为,做出违法和损害他人的举动。与其让养老机构和养老企业像个躲在政府身后的隐形“受气包”,动辄被人责骂、驱赶、破坏;倒不如与小区业主一起,将双方的利益诉求放在法律天平上较量,博弈双赢。这样的诉讼不仅无害,对社会而言也会传达一些信息,让公众更理解双方利益和行为的边界在哪里,今后行动的准绳又是什么。

法的保障要硬而直,理的影响也要深而广。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些人从个体利益出发反对养老项目安置于社区,还是受狭隘见识和陈腐观念影响,没有意识到这项公共事业对于个体的重要意义。如果能把现代化养老体系的相关信息,更广泛更贴近地传播给公众,把社区养老理念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联系建立起来,养老项目和养老事业就一定能获得更多人的关注与支持。而在邻避效应中莫名感到不安的居民,也才会更理性更人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