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国内国际 > 国际动态 > 正文

希腊债务危机,剪不断理还乱

来源: 河北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上月,欧元区集团与希腊达成了提供金融救助新协议。虽然从内容上,这一协议是去年夏天各方达成相关协议的延续,并无实质变化,但未来两年,该协议仍将对希腊及欧元区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份新协议到底能够对救助希腊起到怎样的作用?希腊的债务危机到底能否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尚待观察。

去年夏天,希腊与欧元区集团达成协议,希腊履行协议规定的各项改革措施,并按期达到相关财政预算盈余标准,国际债权人将会向希腊提供总额高达860亿欧元的救助。但过去的一年中,希腊政府在治理财政、实施经济改革等各方面的进度仍然缓慢,欧元区集团对希腊的改革进度并不满意。这种不满意直接成为继续向希腊支付援助资金的障碍。今年7月份希腊面临即将到期的近37亿欧元还款压力,而希腊政府目前没有足够资金偿还这笔贷款。

经过艰苦谈判,欧元区集团终于同希腊政府达成了新的协议,确保了7月前希腊能够得到103亿欧元的新资金,用于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与此同时,新协议中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入救助计划,2018年开始对希腊债务重组等内容,表明了国际债权人希望在希腊债务危机问题上取得突破,也让谈判各方都得到了些许喘息之机。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分别在多个场合表示,新协议的达成意味着各方的分歧逐步消除,并在诸多关键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事实上,这些新内容并未从根本上为解决希腊债务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新协议中最吸引人的看点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与救助计划和从2018年起重组希腊债务。此前,欧元区集团,特别是德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主要分歧就在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坚持欧元区集团应减记和重组希腊债务,但以德国为代表的欧元区集团坚决反对。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希腊方面暂时得到了能解燃眉之急的援助资金,但从中期看该国仍面临重重挑战。希腊能否全面履行承诺,仍是一个未知数。这也是欧元区集团所担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各方仍会围绕债务减记等问题激烈博弈。

为何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这些年一直迟迟无法解决,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它产生的原因。其直接的原因是政府过度举债,以及欧洲式的高福利模式所带来的财政负担过重。希腊的社会福利不仅高昂且名目繁多。根据希腊经济网站的数据,每年政府都要为公务员福利拨出数以十亿计的款项。例如已经去世的公务员的未婚或者已婚的女儿,都可以继续领取其父母的退休金。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到了2050年,希腊的养老金开支将上升到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而欧盟的成员国的平均养老金开支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希腊的公务员们每个月更是可以享受到5欧元到1300欧元之间的额外奖金,奖金的名目也相当随意而奇诡,比如会使用电脑、会说外语、能准时上班。如此奢侈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难怪有专家预测,除非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否则希腊的社会保障制度必会在15年之内崩溃。希腊的不同政党不断地开出各种高福利支票来争取选民,也造成了高福利的恶性循环。如果经济形势喜人,高福利也可以维持,可是希腊经济发展偏偏停滞不前,是欧盟内经济最弱的国家之一。政府实在无力偿债,反而以债养债,将雪球越滚越大。

债务危机产生的第二个原因是当年希腊为进入欧元区,重金礼聘高盛“债务造假”。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希腊债务危机由此正式拉开序幕。但是这一切,在八年之前就早已埋下祸根。

2001年,希腊为进欧元区而犯愁不已。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和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希腊却一个也不符合。不过希腊人灵机一动,花了3亿美元的巨额佣金从华尔街请来了“天才发明家”高盛,给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债务隐瞒”方案。这个方案采用的是一种叫做“货币掉期交易”的方式,目标是掩饰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众债务,模式如下:比如希腊政府本来发行了100亿美元的债券,我们假设美元与欧元的比价为1∶1,那么希腊政府可以换回100亿欧元。但是高盛“高明”在为希腊政府设定了一个优惠利率,假设为1∶1.5,如此一来希腊政府就有了150亿欧元。账面的盈余成功地掩饰住了公共债务,希腊也就顺利加入欧元区。但是高盛也不会傻到自己贴钱,次贷危机中大名鼎鼎的金融衍生产品此时派上了用场,包括一家德国银行在内的很多银行都成了下家。据悉,希腊政府已经把付息时间延长到了2037年,可是没等到“大限”来临,危机就已爆发。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融资成本高企,希腊的债务链再也无法继续,不仅相关的银行被波及,有类似弱点的主权债务国家也全部受到影响。希腊人的“饮鸩止渴”到此结束。

(本报综合)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