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严峻、基础仍在、发展在望”,这是大同市当前经济发展呈现的基本态势。为此,大同市按照国家和省里统一部署,抓住市场倒逼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化解过剩产能,引导创新发展,提升有效供给,稳步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改革。
大同市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新产品研发等途径,不断提升传统非煤产业素质。其中,电力行业在全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的同时,加快“煤改电”供热改造步伐,积极拓展电力市场,提高消纳能力。医药行业按照“特色化、集群化、集约化”的思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稳步推进化学制药、中成药产业发展。装备制造、建材、化工等行业紧紧抓住市场机遇,引进吸收新技术,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
在加快非煤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大同市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目前,全国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领跑基地——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已并网发电,全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并网容量达到313.95万千瓦,比去年净增131.75万千瓦。新成新材料10万条电力机车受电弓碳滑条、晋投玄武岩耐高温除尘袋等新材料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北方通用动力集团616厂研发的煤层气发电机组样机投入试运行,已具备产业化条件,大齿公司轻量化变速箱总成生产线已完成改造,年可生产轻型变速箱总成10万台。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大同市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落实税费减免和缓征社会保险、新增用电补贴等政策,进一步降低制度性成本。在帮助企业减负的同时,继续推行“同煤同用”“同机同用”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本市企业上下游产品的供需对接,帮助企业降低产品运输、设备购进、维护维修等运营成本,推动企业实现合作共赢。
针对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市场销路不畅、资金严重不足等短板,大同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思路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等模式,提升有效供给,缓解资金难题,补齐发展短板。同时,积极争取各类资金、基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目前,省战略性产业投资基金已完成对新成新材料受电弓碳滑条项目的投资立项,省中小企业创投基金对金源高岭土公司、宇林德公司、广灵北野菌业公司、利达环保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基金支持。(记者 贺锴 通讯员 郝军)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