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业界习惯称为国社的新华社,今天上午在北京举办纪念建社85周年大会。
作为国社,纪念大会规格自然很高。除了国家领导人致信祝贺外,一些外国元首也发来贺电。今晚的新闻联播,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180个驻外分社在职员工上万
在业内,人们习惯会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三家国内最重要的央媒,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今天,我们盘点新华社作为国社一些平时不被人谈及的常识。
从行政组织上来讲,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直属正部级,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同级行政机构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业务上为上级)、中共中央党校等。同级报刊只有《求是》杂志和《解放军报》,分别隶属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是剩下的两大副部级中央机关报,分别隶属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
新华社的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官方最新的通报称,新华社现拥有32个国内分社和180个驻外分社,在职员工上万人。
新华社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为国家通讯社。同级行政机构有:中国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中国科学院,国家广电总局等。新华社是政府层面上最权威的信息发布者,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媒体,大多都需以新华社发的信息为基础。而新华社也是法定的新闻监管机构,同时新华社涵盖各媒体的全媒体机构,不局限在报纸电视。
以往,新华社发通稿后,就等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但现在新媒体时代,每一家媒体都相当于通稿。当然,重大新闻还是要新华社授权播发,不然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不能保障。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简称:党报国社。两者虽然行政上同属正部级,但按照“党比政大”的原则,人民日报行政级别上事实上要比新华社高一些。这也可以从领导历次视察媒体活动的先后排序中看出一二。
不过,按照全球的“国际惯例”,党派机关报和国家通讯社比,还是国家通讯社更高级一些,所以在国强调国际惯例的时代,国社在国际上地位好像又更牛一些。
譬如早年国社的相机都是定制的:
新华社的记者证也是特殊的红证(普通记者证是蓝的)
所以,直到今天许多新华社老记者讲起这些还是要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下:“当年老子拿着红证的时候,多牛逼啊,什么叫买票,从来没听说过。”
不过,现在新华社的记者证也变成统一的蓝色了。
央视虽然被称为三大央媒之一,实则是国家广电系统的直属单位,仅是副部级单位,在全国重点央媒的排序上,央广都排在央视之前,这多少让外界感到与其的影响力,有些不太相衬。央视在三大央媒中,则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此外,央视主要工作人员多是企业聘用,而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还多是事业编。不过,反正央视有钱,员工也不太在乎这个。
从业务具体执行上来讲,最大的事情,比如发某全体会议公报,都由新华社发出通稿,人民日报和央视转载。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上讲,报纸和电视都有延迟的问题。比如有大新闻,通稿凌晨就能发,到人民日报印出来已经下午了。到电视台一播,吃晚饭了。直到今天也是这样,重大事件通常是新华社先发通稿,新闻联播再播报,最后人民日报第二天早上发,并视情况附上社论。
与人民日报的社论相比,新华社也有最知名的“杀手锏”——内参。虽然人民日报也做内参,但新华社采集能力还是更胜一筹,送达人的级别也更高一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媒体转型融合上,人民日报在新媒体方面布局比新华社要早,也比新华社好。对比党报国社的微博、微信公号、APP三大件就不难看出这个趋势(这里推荐围观党报微信,内容包含新闻、评论、撕逼、养生、生活小窍门、段子、鸡汤,接地气度max,席卷万千中老年及中学生朋友圈)。比起国社以消息为主,党报的产品原本就更加多样化(评论、特稿、侧记、副刊),渠道上也运营多年,更加强势。
中新社为什么拼不过新华社
说完国社,不得不提国内的另一家通讯社——中新社。
中新社的全称为中国新闻社,直属于国务院侨办,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是专门向港澳台和海外华文发稿的国家通讯社。以海外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向境外华文媒体报刊、华语电台、电视台供稿,同时也向国内媒体供稿。
历史上,抗日战争时期曾出现国际新闻社,由范长江等人创办,一段时间后停办。业内一些人士认为,现在的中新社与国际新闻社,有一定渊源关系。网上的一些资料介绍中,均称国际新闻社是中新社的前身。
虽然同是通讯社,中新社的地位与新华社在国内不可同日而语。八九十年代,中新社也曾有过辉煌,当时一些重大新闻的播发,新华社和中新社基本同等待遇,同步播发,媒体也可以直接采用中新社稿源。后来,官方权威消息唯一来源仅授权新华社发布,中新社也就逐渐边缘,国内媒体理论上不再允许使用中新社通稿,影响力随之也就越降越低。
中新社与新华社最大的不同,自然是行政级别。虽然同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是正部,中新社仅是正局。行政级别的巨大落差,让两者在获取资源上,自然也是处于不同量级。比如信息来源、财政支持等。
中新社旗下有中新闻、中国新闻图片网、中国新闻周刊等。近些年,因为没有像新华社那样的官方支持,中新社开始进行市场化运营,包括新媒体的转型。中新网在网媒中有一定影响力。但论过日子的滋润度,中新社员工与新华社还有很大的差距。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据说已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
国外牛掰的通讯社都有谁
新华社作为国内最权威最大的通讯社,虽然在国内人尽皆知,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四大通讯社还存有一定的差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通讯社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国际通讯社。如美联社、路透社。第二类,是国家通讯社。如新华社、共同社等。第三类,是专业通讯社。
国际上依据通讯社的规模、发展历史及影响力、订户数量、日发稿量和年发稿量等参数,评选认定的世界四大通讯社分别是:美国的美联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美国的合众国际社。
新华社因为主要服务于国内,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与世界其他知名通讯社还存有差距。公开资料显示,既便常说的国际上十大通讯社中,新华社也不在其中。
不过,无论是世界四大通讯社,还是世界十大通讯社,这都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和变化的概念。由于中国实力的增强,新华社在国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也有机构已经将新华社列入世界一流大社。
社长蔡名照近日在求是杂志上的署名文章中称,新华社目前每天24小时用中、英、法、俄等8种语言,向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音视频等全媒体新闻信息产品,还办有总发行量600多万份的报刊集群、总粉丝量近4亿的新媒体集群,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世界性通讯社和拥有强大竞争力的全媒体机构。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