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是某人证明”、“某人健在证明”……即日起,这些证明被取消。北京晨报记者从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获悉,明确本市首批取消调整74项政府部门要求基层开具的各类证明,首次明确提出政府“不准要”证明。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33项证明从“个人跑”变为“政府动”,采取内部调查或信息共享的方式办理,方便市民办事。
身份证可办11项证明
据介绍,在首批取消调整的74项基层证明中,有20项因设定依据废止或办理方式简化,直接取消,如原来要求夫妻双方存档单位开具的“申请生育二胎”证明,就是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而取消。
另外,从转变政府职能、方便群众办事的角度,市审改办将53项证明调整为运用其他方式来办理,减少群众办事开证明来回跑的环节。其中,有33项证明取消后,转由部门内部调查或信息共享的方式办理。
还有11项证明,凭申请人提交的有效证件、有效凭证即可办理,不必再多开相关证明。如无业人员在申请廉租住房时,现在要求提交由街道社保所开具的家庭收入情况证明,调整后,改为由申请人提交的家庭低保证、低收入证等凭证办理。
有9项证明取消后,首次用个人承诺代替证明,依据申请人提交的书面承诺、双方协议、签字声明等即可办理,如老年人申请补办结婚登记时,现在要求提交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开具的夫妻关系证明,调整后则通过申请人提交双方声明或协议办理,不再需要证明。
还有1项居(村)委会无法开具的证明,调整为申请人提交相关管理部门开具。如办理公证事项时,要求申请人提交居委会开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按照管理权限,这次调整为到辖区派出所开证明。
各区年底前完成清理
10个工作日内,市政府相关部门将做好后续对接工作,如修订相关规定,简化事项办理流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等。
在市级层面调整完成后,按照“谁设定、谁清理”原则,各区也将清理本区群众办事创业提交的各类证明。凡是没有法定依据的,或者可以通过部门内部调查或信息共享方式办理的,或是能通过有效证件、有效凭证办理的,一律取消证明,各区将在12月底前完成清理。
今后,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外,市、区政府部门一律不得擅自调整和增设要求基层开具涉及群众办事创业的各类证明,确需调整增设的,要分别报送同级政府审改办审核同意。
■相关新闻
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
市政府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五项“放管服”重点改革方案,197项中央设定本市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目前已全部清理完毕,本市彻底终结了这一审批类别,今后也不再增设此类事项。
市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对取消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各部门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止出现管理真空,且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审批。
■亮点解读
政府“不准要”使市民“不用开”
“基层证明之所以多,关键是上级部门和单位要求基层开具的多。”市政府审改办的工作人员说,“此次清理,要求所有的市政府部门‘不准要’,从根上彻底铲除了奇葩证明生存多年的‘土壤’。”该工作人员表示,今后,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外,政府部门一律不得擅自调整和增设要求基层开具涉及群众办事创业的各类证明。
在首批取消或调整的74项基层证明中,有10余项证明虽然取消了,但政府部门的管理门槛并未降低,而且管得更严。如“夫妻共同收养子女一方因故不能亲自前往的委托办理登记手续证明”,该证明取消后,调整为申请人提交不能到场一方的委托公证书办理。“办理委托公证的手续更为严谨,但为了避免后续麻烦才会如此调整,因为收养子女对家庭也是大事。”有关负责人解释。
北京晨报记者 张璐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