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中国人定义幸福的一大标准。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及时、科学、综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提升新时期老龄事业发展水平、完善养老体系进行了顶层制度设计。
1 形势严峻:2020年60岁以上老人将增到2.55亿
规划用“形势严峻”4个字形容我国面临的老龄化新形势。
根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专家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城乡老龄化倒置,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
“人口老龄化涉及社会均衡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规划旨在解决我国未来30年老龄化带来的突出挑战,尽管是个五年规划,但它着眼更长远的目标,对我国的养老事业发展未雨绸缪,及时进行顶层设计。
2 任重道远:6大措施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夯实基础
规划为“十三五”时期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
——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有利于政府和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
——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
——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好。
陆杰华说,规划制定了6个方面的目标,具体细化为12个量化的子指标,每个指标都明确提出了目标值,比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建有老年学校的乡镇(街道)比例达到50%等,这些是夯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
3 着力完善:8项任务让老年人有尊严地养老
健全完善社保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健康支持体系、繁荣老年消费市场、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规划为实现目标提出了8项任务。
8项任务折射的是对完善我国老龄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
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天津财经大学管理学首席教授罗永泰认为,政府要鼓励支持更多的智能制造企业和社会化服务商进入智能家居养老服务市场,并制订统一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实施责任监督机制。
面对健全健康支持体系的任务,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文军建议,解决养老人才欠缺又留不住人的问题,需要持久用力,多从生活保障、居住及子女就学等问题入手出台相应措施,使养老护理人员“引得进,留得住”。
发展老年教育是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卫指出,老年教育解决的不仅是老年人受教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老年人在社会转型中实现积极的老龄化,让老年人有尊严地养老。
责任编辑:白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