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几乎每天都有大量公司挂牌新三板,而摘牌公司则屈指可数,2016年全年共计有56家挂牌企业离开了新三板。进入2017年,摘牌公司数量更是与日俱增。上周新三板摘牌公司达到23家,创下单周摘牌数量之最。截至5月5日,据可查询到的数据,新三板成立以来共有193家挂牌企业摘牌,其中有102家是在今年“离场”的。除了已经摘牌的102家公司外,记者注意到,还有一大批公司正在前往摘牌的路上。据不完全统计,4月下旬至今,起码有33家公司发布了拟摘牌公告。
而转板上市无疑是市场传统认识里,这些公司离开新三板的最大诱因之一。但有IPO计划或者被并购的摘牌企业比重明显偏低。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今年的102家摘牌公司中,因被并购导致摘牌的仅有11例,占比10.78%;明确在公告中表示出有IPO计划的企业有19家;另外还有3家企业已成功登陆A股。也就是说,直接、间接或有意去A股的仅有33家企业,占比32.3%。那么除了转账IPO或被上市公司收购外,企业选择主动摘牌的原因还有哪些呢?企业加速离场对于新三板市场来讲有什么影响呢?天星资本研究所副所长 王晨向第一路演分享了他的观点。
王晨:感谢第一路演主持人的提问,大家好,我是天星资本的王晨。目前除了转战IPO、被上市公司收购外,公司发展战略调整、挂牌成本与收益不匹配、政策受限等因素,也成为企业选择摘牌的原因。在今年摘牌的企业中,有七成表示是为了“配合公司战略调整和发展需求”但一些公司表面上是因为公司战略调整摘牌,但真正的原因可能在于维持挂牌的各项成本压力较大。
除挂牌前的一次性费用外,新三板挂牌企业在挂牌后还会按年度向主办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股转系统、中国结算等机构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企业规模大小不同,费用也不等,平均在三五十万左右。另外,还有一些不可预见的成本,包括社保、财务合规等,增加了一些隐性成本。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如果违规,付出的成本更大。有的企业在挂牌后净利润反而减少了,主要原因就在于运营成本、管理成本、合规成本加大了;而且还得不到融资,杠杆放大的可能性也没有,目前也打算选择摘牌。
“新三板有进有出是一个好现象,好企业做大做强,劣质企业被淘汰。”,部分企业在挂牌时有包装过的痕迹,现在为了规避风险,也有可能寻求主动退出,这种鱼龙混杂的现象应该引起监管层和投资者的警惕。
无论是走还是留,只要还有优质的公司在,这个市场始终会有价值。新三板有着自己的定位和特点,在这个市场中,仍然有很多好的项目和好的商业模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