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于洋、申璞)保定银监局和辖内银行业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在完善工作机制、争取政策倾斜的同时,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围绕产业转移、大交通、医疗卫生等先行领域进一步做强金融支撑,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作为地方银行业监管部门,保定银监分局建立了“银行业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信息共享平台”,不断拓展、更新其功能作用,促进银行业共享信息、倾斜资源、对接项目。
7月上旬,保定银监分局按照最新形势政策和工作需要,对平台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新口径下,截至6月末,保定市共有17家银行对68个协同发展项目提供授信支持,授信总额1033.82亿元,其中贷款余额329.73亿元,投向集中于交通体系建设、产业承接和生态环保等领域,近期新启动了对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区二期工程、中关村园区外迁等一批协同发展重点项目的跟进与支持。
做好京津产业转移项目的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商户搬迁入驻。其中,华夏银行积极创新服务,将小微企业“租金贷”与“批量贷”两种产品结合,为北京大红门市场产业转移提供授信3亿元,既满足了租赁商户预付资金的需求,又有助于相关承建企业进一步推进产业承接步伐。
同时,支持一批医疗、养生等高端服务业和新消费行业扎根保定,其中,农行、工行和浦发银行主动对接保定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托管)建设项目,投放信贷资金2.8亿元,支持医院整体搬迁,帮助实现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首家公立医疗机构的跨省托管。
向道路交通、热电联产、生物制药等重点企业、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其中,多家银行加强对协同发展区高速公路、铁路交通设施的支持力度,建行、中行等10家银行对14个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贷款余额合计197.01亿元。沧州银行提供授信7.45亿元,支持安国、高碑店、涞水、清苑、曲阳、白沟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助力京津冀地区防霾治霾。保定银行支持通天河生物产业园项目,已授信1.5亿元,该项目由北京未名集团规划并主导,将建成世界最大的中药生产基地和世界最大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基地。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