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户的农产品滞销,事实上这些年在各地都屡见不鲜,政府出面解决销路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大户滞销背后折射的中国农业现状更为引人担忧。
山东圆葱滞销事件近段时间引起广泛关注,农业部紧急出面,专门启动了一场促销活动解决了圆葱去向。但种植大户的农产品滞销,事实上这些年在各地都屡见不鲜,政府出面解决销路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大户滞销背后折射的中国农业现状更为引人担忧。
到底是谁害了种植大户?
如今,选择在农业领域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一是国家政策鼓励返乡创业,二是舆论普遍认为,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农业肯定会是新的“风口”。
作为一位真正在农业圈摸爬滚打四年的创业者,蔡汉平曾在博客上写下一篇《中国农业死于中央文件》。
在他看来,害死农业创业者的,首先是年复一年媒体对于一号文件的解读,每年一号文件一出,全国上下就陷入一片“农业投资热”的意淫,但十几年过去了,“农业投资热”到底有没有真正到来呢?
其次是机会主义作祟。现在但凡提起创业,大多数人都会盯着“风口”在哪,所谓风口,多半的理解是未来会越来越赚钱的,就是风口。也就是说,所谓“机会来了”,无非是赚钱的机会来了。但农业是典型的“周期长见效慢”的行业,不“精耕细作”你就想赚钱?除非你人脉够广可以捞到不错的补贴油水,否则就是做梦。
蔡汉平认为,“农业只属于有情怀的人”,因为农产品跟其他商品不一样,农产品是生存必须,只考虑赚钱,仅仅盯着“商品属性”,是注定要跑偏的。
有农民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平均一年的收入是300块,粮价现在又一跌再跌,别说90后不愿意种地,70后、60后谁愿意做赔本买卖呢?
要利润高一点就只能规模化,但规模化一遇到滞销,损失也就倍增。再加上不断蹿升的人力成本和租地成本,农业领域的创业,看起来有些步履维艰。
规模农业还有出路吗?
尽管传统农业有精耕细作等优势,但规模化农业肯定是现代化农业的未来。小户经营再怎么种养结合,也只能仅仅限于情怀了,无法跟上农产品市场的节奏,规模农业暂时遭遇的瓶颈,主要在于目前农业技术的局限性和运营模式的滞后。
我们必须动态地看待农业发展,虽然农业生产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不代表就要不思进取,沿用前人的生产技术。对于规模农业创业者来说,优化和改进的意识是必须的。
其次,相比于传统农户,很多种植大户虽然有规模的优势、市场对接的优势,但很多方面依然局限于传统,比如销售渠道、比如经营管理。农业生产经营公司化运作是一个较可行的出路,确保在每一笔投资之前,做好精确的市场调研,避免盲目跟风。同时,公司化运作也有利于从随机的农产品供应,向产业链供应商过渡,从而提升对抗风险的能力;还有利于做专业性产品设计,挖掘产品附加价值,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服务和体验,从而扩大市场影响力。
当然,相比于其他行业,农业领域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大数据支持,比如农产品价格指数,这也是农业生产容易盲目的症结所在。目前也有很多企业或者机构开始尝试搭建农业领域的大数据,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此外,政府也在努力提升对种植大户的保险力度,比如农业大灾保险试点,根据财政部今年5月底发布的文件,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和200个产粮大县的保险赔付金额都将翻倍,但这样的补贴究竟有多少能到普通农业经营者手中,又是个问题;农业保险何时能在全国范围完善,也是个问题。
总之,规模农业的发展要靠所有农业经营者、农业机构、社会资本,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各方面的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所以,现代农业的黄金时代到底有没有来?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当下是不是农业创业的好时机,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做农业,就必须少一点投机,多一点情怀和脚踏实地。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