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品味 > 绿色健康 > 正文

"补肾"其实没好处!真正的护肾方法被你忽视了

来源: 环球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在我国,肾的健康一直都是广为关注的话题。

肾好,身体就好;肾好,他好我也好……相信各种版本的广告词大家都听说过无数次。

但到底做哪些事才对肾好?今天丁当请肾内科的专业医生来告诉大家。

作为一名肾内科医生,不论是平时出门诊,还是在来问丁香医生上回复患者咨询,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

医生,我这个膝盖酸软,是不是需要好好补肾啊?

医生,我最近老是没力气,腰疼,是不是肾不好啊?

医生,我睡眠不好,性生活也不满意,是不是肾有点「虚」要补一下啊?

面对这种问题,我的内心其实是崩溃的。

因为大家说的情况,跟真正的肾病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腰痛、乏力、性生活有问题……

不等于肾有问题

肾病是现代医学概念,是肾脏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功能或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水肿、高血压等。

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大家说的腰痛、没力气、睡眠差、性生活不满意……这些情况并不在肾病的症状里,所以不能等同于肾有问题。

至于「肾虚」,本身是个中医概念,非常复杂,不同的中医流派,对肾虚的治疗也五花八门,难以统一,今天我们就不讨论了。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做才对肾有好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

「补肾」不能护肾

很多人都有一种习惯性思维,觉得可以靠「食补」来保护肾脏。特别是肾病患者,总希望能通过「进补」来延缓或逆转病情。

但是,目前还没有哪种食物可以直接营养肾脏。

尤其是比较「有名」的补肾食物,如肉苁蓉、茯苓、冬虫夏草等,不仅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它们对肾脏有特别的好处,长期吃的话,反而有很大的潜在健康风险。

真正对肾有好处的 6 个习惯

提到爱护肾脏,很多人第一印象是「减少房事」。其实这件事和肾脏没什么关系,要保护肾脏,真正有效的方法有 6 个。

1. 规律体检,至少每年一次

我国目前导致慢性肾衰竭的第一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这是一种早期没有症状的疾病,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到了中后期。

坚持每年至少一次的规范体检,可以早期发现血尿,蛋白尿等表现,对于早期控制病情有很大的意义重大。

2.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前面说了,导致我国慢性肾衰竭的第一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紧排在后面的就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病,不仅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很大损伤,对于肾脏一样有着巨大的危害。

特别是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肾病可是导致患者透析的第一病因。

所以如果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一定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

3. 戒烟戒酒,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为了肾的健康,烟值得戒掉,因为吸烟会明确增加肾脏疾病的发生几率。

尼古丁和烟草中的焦油等成分,不但可以引起动脉硬化间接损伤肾脏,也可以直接伤害肾脏。

饮酒虽然不会直接损伤肾脏,但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肝脏,而肝脏功能衰竭时,会出现肝肾综合征。

除此之外,过量饮酒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心脑血管疾病同样会引起继发性的肾脏损伤。

4. 控制体重

肥胖会引起肾小球病,严重的会引起肾衰竭。

这不是世界对胖子的歧视,而是肥胖增加了肾脏的代谢负担,让肾脏不堪重负。

所以,即使不为了美,也多了一个减肥的理由。

5. 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

过多的体力活动,会增加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生更多的代谢产物,加重肾脏的负担。

特别是已经患有肾病的患者,更要避免劳累。

另外太过剧烈的运动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这种疾病会直接损伤肾脏,严重时会发生急性肾损伤。

6. 不要滥用药,不要长期吃中药、补药、保健品

肾脏是人体主要代谢器官,我们体内的所有代谢废物,最终几乎都是从肾脏排出体外的。

不明成分的药物、食物都很容易对肾脏造成损伤,这里不仅指现代医学中的药物,还包括一些中药和「补药」。

目前已明确有肾损伤作用的中药主要有关木通、天仙藤、广防己、青木香等(这些成分国家食药监局都发出过警告,如下图)。

另外,杨桃里的多种复合有机酸、偏方里常用的朱砂等都是对肾有损害的物质。

所谓「是药三分毒」,虽然三分的描述并不严谨,但也给大家提了个醒。

如无必要,不要长期用药,包括中药和各种「补药」「保健品」。

7. 多喝水,保证水分充足

多饮水可以促进排尿,降低尿液中的毒素浓度,保护肾小管。

特别是在感染或剧烈运动过后,充分补水可以降低肾损伤的风险。

很多药物治疗时也需要充分补水(比如化疗),以减少药物的肾毒性。

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补肾」的「良药」。

做好预防少折腾,不给肾脏添麻烦,这才是最省钱,最有效的「护肾之道」。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