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3个无用功
靠加班、靠团建、靠个人
1.靠加班:《纽约客》曾刊登过一漫画:办公室门上写着“XX公司销售经理史密斯”,墙上就一个标语“思考”。经理两脚搁在办公桌上,脸超天花板,口吐烟圈,门外经过两位长者互相交谈:天知道他是不是在思考我们的销售问题!
2.靠团建:从麦克利兰的动机理论看,我们的高层次需要有三个:权力需要,成就需要,亲和需要。如果是压力大、节奏快、需要创新、需要执行力,那做得好的常常是权力需要和成就需要的人。而这些人,多数是喜欢高效、独处、深入思考的,他们对工作的最大需求是:跟同样聪明的人一起工作,一起碰撞出更酷的想法。能够有人一起吃饭、唱K等并不是他们对一份工作的需求。
3.靠个人:德鲁克认为,如果一个管理者,觉得团队中某个人无法替代,可能是因为:这个人其实没那么好,只是管理者对他要求不高而已;本身管理体系潜伏严重问题,这个人的存在掩盖了问题;管理者本身能力有缺失,而该员工支撑了一个自己很难站得住脚的上司。
陈春花
不能总强调“公司是家”
在个体价值崛起的时代,组织如何在与员工的关系中建立基于心理契约的信任,是一个需要被特别关注的领域。
研究表明,员工在心理契约得到有效兑现的情况下,会表现出更高的工作满意度、留职意愿和组织信任感。相反,通常情况下,当员工自认为完成了组织的工作任务,而组织却没有履行相应义务,这时就很可能发生心理契约的违背。
所以华为对于员工“感恩”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华为强调“责任”而非“感恩”,可以很好地管理员工对于组织的“期望”,两者之间处在一个相互符合预期的组织状态中。从表面上看,似乎组织少了一些“温情”,而实际上员工会更容易得到绩效结果和满意度。
反观很多中国企业,一直强调“公司是一个家”,拉高了员工对公司的期望,但公司的确不是一个“家”,无法用对待家人的方式来对待员工,所以员工会觉得受到伤害,达不到预期,往往出现背离公司期望的行为,甚至彼此受到伤害。
无论是靠加班、团建,依靠能力强的人,还是宣扬“公司是一个家”的企业文化,其实对企业管理来说,都是无用功。真正有用的管理,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今天,就先了解一下如何管理企业里的两类人:“刺头型”员工和90后。
管理“刺头型”员工的3大策略
应对三种“刺头型”员工的策略:
1.能力卓越型——“冷落+鼓舞”造就“虎将”。及时不断地提供他们新工作和新任务,让他们不断接受挑战,引导并激发其强烈的工作欲望和卓越的工作能力。也可以采取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相结合。有意冷落其一段时间,自我反省,再适时言轻意重地指出其症结,帮其分析并从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2.背景资源型——流程再造,消除长“刺”土壤。应对有背景资源的“刺头型”员工,一是摆脱受其资源约束和依赖的关系,从根本上消除该类员工长“刺”的土壤。二是实施流程管理再造策略。三是领导者要敢于亮剑,决不姑息、妥协和纵容背景资源型“刺头”的负面行为。
3.无欲无求型——对此类“刺头型”员工,需要强化、丰富奖惩体系和力度。并且把企业的福利系统与工作绩效直接挂钩,破解该类员工把企业当作养老院、医疗院的思维范式。
90后办公行为研究报告
有7个工作偏好
无界空间发布《90后办公行为研究报告》,报告对北上广深1000名70后,1000名80后和1000名90后职场人(男女1:1比例)进行调研得出。
相较于70、80后,90后有7个工作偏好:
1.90后更愿意在配套服务完善的商圈工作,重便利不重远近。对于工作通勤,90后更环保,在交通方式上不求最快但求最好。
2.90后相对其他年龄层对办公环境的要求明显更高,联合办公空间在80后、90后人群中极受青睐。
3.超7成90后人群可以接受加班,但他们比80后更注重加班福利。
4.90后人群认为,同事不光要一起工作,更要一high。
5.成长空间、薪资、兴趣是90后找工作时的首要考虑因素。
6.放飞自我的企业文化才是90后想要的。
7.相对80后,多数90后不在意职业稳定性。对于他们来说,机遇比稳定性更重要。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