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沈阳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系统工程

来源: 人民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沈阳市作为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四个着力”“三个推进”重要指示精神,2016年即启动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系统工程,以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推动振兴发展的主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推动转型创新发展。近一年来,沈阳市坚持对标国际标准,突出问题导向,倒逼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回应了社会关注、百姓关切,激发了市场活力,相关做法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行地区。

整合资源 搭建平台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性整体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2016年12月6日,沈阳市印发《关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总体目标,重点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功能完善的设施环境、温馨包容的社会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共7个方面、35项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对此,沈阳市整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考办、市民服务热线等资源,构建了营商环境综合运转平台,形成了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该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四个系统:工作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各个单位的线上办公,确保全市营商信息的上传下达;诉求受理系统,主要功能是依托于市民热线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营商诉求全流程网上办理;数据分析系统,主要功能是实时显示营商诉求比例分析、工作动态、考核排名、群众和被服务对象评价等情况;绩效考核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督考任务网上立项、督考流程网上留痕、督考节点网上控制、督考数据网上采集、督考结果网上生成,动态展示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并自动进行提示提醒。通过搭建营商环境综合运转平台,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实现了任务统一部署,工作统一调度,考核统一标准,产生了“平台+内容+品牌”的综合效应。

聚焦重点 精准发力

为切实取得实效,沈阳市坚持目标导向与突出问题导向相结合,从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出发,聚焦重点,精准发力。

一是对标国际标准。营商环境如何界定、评估、分析,世界银行提出了一套科学、系统、成熟的标准和体系。根据世界银行《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包括11项一级指标,涵盖了企业创业、获得场地、获得融资、日常运营以及出了问题阶段生命周期“五大阶段”。沈阳市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明确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沈阳的营商环境能够达到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前50名经济体水平”。在工作实际中,沈阳市聘请了第三方评估机构,参照世界银行指标体系,每半年进行一次营商环境评估。根据每一次的评估结果,沈阳市组织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对指标、找差距、强弱项、补短板,明确责任单位,形成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一件一件抓推进,一项一项抓落实。2017年上半年沈阳市营商环境评估结果,相当于世界银行190个经济体营商环境评估排名的前78名水平,比去年前进了14名,其中,保护少数投资者上升70位、跨境贸易上升58位、登记财产上升13位、纳税上升11位。此外,沈阳市营商办及国信优易数据有限公司共同编制并发布了沈阳营商环境指数,该指数是对沈阳与营商环境工作相关的21个市属政府部门调研摸底基础上编制,充分考虑沈阳及中国营商环境实际情况,是对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完善。9月22日,在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主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财金司罗艳君副司长发布“2017年沈阳营商环境指数”,为国内首次发布城市营商环境指数。2017年上半年,沈阳营商环境指数得分为73.86分,总指数得分在半年的时间内上涨11分,沈阳的行政审批效能显著提高,社会环境大幅改善,在人才供给、投融资、企业运用成本、法制环境和企业信用等指标上,提升都较为迅速,经济企稳回升,活力明显增强。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为世界通行标准,与沈阳当前情况不完全适应。为此,沈阳市围绕打造“七个环境”,从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出发,针对社会最关注、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大力开展自查自纠和专项整治行动。截至9月底,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通过明察暗访、自查自纠等形式发现问题近2万件,解决超过1.8万件。市政府启动了五大专项整治行动,即着力整治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差、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垄断性行业涉企服务效能低、政府和企业失信、企业正常跨区迁移难等问题,累计解决问题1821个,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欢迎。比如,476个政务服务窗口推广了延时错时服务,供水、燃气、供热配套工程费等下调了收费标准,备案涉企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同比下降92.5%,183户企业完成了自由跨区迁移。市直52家单位、13个区县(市)结合自身职能,聚焦行政审批、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吃拿卡要等11类、65个重点问题开展工作,向“顽症痼疾”开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市卫计委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确保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在全市登记管理的医疗机构间开展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避免患者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市公安局着力解决交通拥挤问题,通过“滚动排查、集中整治、联合执法”等方式,重点对“三站”周边影响治安和堵塞交通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沈河区着力解决政务服务窗口单位工作标准低、服务时效差等突出问题,从群众密切关注的房产交易审批事项入手,通过“合署办公、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四类房产交易“跑一次”。

责任编辑;白岚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