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骨折已经成为困扰各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全世界超过2亿骨质疏松患者,发病率跃居常见疾病第7位。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中国逐渐成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流行大国。有研究显示,目前中国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约为7%,每年增长率为3.6%。
如何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如何护好骨骼健康?骨质疏松究竟给人类带来哪些不可逆的危害?为此,凤凰健康在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到来之际,邀请了航空总医院创伤外科(骨二科)主任吴国平与大家聊聊骨质疏松您该注意的事儿。
骨质疏松(资料图/视觉中国)
排查骨质疏松常见的5大误区
误区一、试图通过喝牛奶、吃钙片、喝骨头汤等方式有益于防治骨质疏松。
吴主任告诉凤凰健康:这种说法不完全准确,就预防骨质疏松而言,补钙是必须的物质。但民间传说的“多喝骨头汤就能补钙”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他介绍到,“有关部门对骨头汤进行了研究,发现经过检测一碗猪骨头汤含钙只有1.9毫克,就相当于白开水一样。如果按照骨质疏松病人的每天对钙的1000-1200毫克的需求来计算,至少要喝够400碗骨头汤才能实现补钙的功效,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食物中的乳制品和豆制品是含钙比较高,而提到的鲜牛奶、钙片是预防骨质疏松非常好的补钙食品。”
另外,吴医生还特别强调,在每个年龄段,我们对钙的需求是不同的。一般成人每天食补在400mg左右,缺损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口服钙来补充,比如患有骨质疏松的45岁绝经女性,每天对钙的需求量在800mg,除了食补的400mg外,我们就需要额外补充400mg钙;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钙丢失比较厉害,每天需要1000-1200mg,除了食补外,也需要钙剂来补充。
误区二,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无法预防。
吴主任表示,骨质疏松确实是一种退行性的疾病,人老了代谢机能会发生退化,但并非无法预防。
“骨质疏松预防与骨质疏松的机理是有关系的。”吴主任分析,骨骼的生长,包括骨骼的形成和吸收两部分,青少年时期,骨的形成和吸收呈正平衡的状态,骨量是增加的,一般骨量增加在35岁达到最高值。35岁以后,骨量处在平衡期,无增减。45岁绝经后的妇女,尤其是对于月经来潮比较早的女性而言,骨骼的形成和吸收呈负平衡状态,此时骨的重建就失衡了,这样骨的生长减少,而骨丢失加速,从而加速了钙的丢失,这就提醒大家要及早做好预防措施。如早期补钙、锻炼、戒掉不良嗜好等。所以就补钙而言,什么时间都不算早,什么时间也都不算晚。
臻品汇99:www.zph99.com
误区三,治疗骨质疏松最好的方法是补钙。
钙是骨骼生长和重建最基本的物质,缺它不可。但单纯的补钙不能很好的防治骨质疏松,应该综合治疗。“骨质疏松是钙的生长和丢失失去了平衡,所以临床上需要用抗骨破坏的药物,而且缺钙以后人体对于钙的吸收是有限的,如果没有维生素D的补充,补钙也是枉然。所以补钙的同时必须补充维生素D,或者晒太阳,晒太阳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钙的吸收。”吴主任强调。
误区四,长期喝可乐会透支钙量,导致钙质流失,容易诱发骨质疏松症。
吴主任翻看了相关文献表示,目前没有文献支持这个观点。但他认为,人属于杂食类的群体,讲究营养平衡,合理膳食,如果偏食、偏饮,会影响人体必需营养的吸收和摄取,从而会引发肥胖、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建议碳酸饮料不要过度,少量饮用没有害处。
误区五、患了骨质疏松的人群不能做运动。
吴主任指出,“骨质疏松症患者是可以进行运动的,运动可以改善机体的敏捷性、力量、姿势及平衡等,可以减少跌倒的风险,运动还有助于增加骨的密度,但是必须有合理的方法。”
那么,适合骨质疏松患者的运动有哪些?吴主任表示,包括负重运动和抗阻力运动两类。他推荐大家,“可以进行有规律的负重和肌肉力量训练,以减少摔倒和骨折的风险,其中肌肉力量训练包括重量训练,其他抗阻运动及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除此之外,他建议,骨质疏松患者在开始新的运动前,建议咨询临床医生作出相关评估。
臻品汇99:www.zph99.com
骨质疏松症并非人体退化的必经阶段预防必做两件事
2003-2006年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总患病率:女性每5人就有1人患病,达到20.7%;男性每7个人就有1人患病,达到14.4%。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据估计2006年我国骨质疏松患者近7千万人,骨量减少达到2个亿。
但吴主任认为,“人体老化必然会影响骨代谢机能的退化,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得骨质疏松。”他强调,骨骼强壮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骨质疏松的预防应该贯穿生命的全过程。那么该如何预防?吴主任指出,骨质疏松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措施、药物干预。他将从以下两个方面为大家进行分析:
第一,基础措施:调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的基本钙补充。
1.调整生活方式:
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比较常见的是海鲜类,豆制品、乳制品、蔬菜、坚果等等。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并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充足的日照。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min,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吴主任强调,“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
有规律运动。建议进行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如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
除此之外,还应该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钙剂: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据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元素钙400mg,尚需补充元素钙约500-600mg/d。
○维生素D:维生素D不足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症。维生素D不足还会影响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 建议,成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 IU(10 μg)/d;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推荐摄入量为600 IU(15 μg)/d。
另外,吴主任强调,临床应用维生素D制剂时,要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浓度。不推荐使用活性维生素D纠正维生素D缺乏,不建议1年单次较大剂量普通维生素D的补充。
第二,药物干预: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
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以增加骨的密度,改善骨质量,显著降低骨折风险发生。药物主要包括,双磷酸盐类、降钙素类、绝经激素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甲状腺、甲状旁腺素类药等, 此外,一些中药也有明显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如淫羊藿苷和人工虎骨粉等。
最后吴主任提醒大家,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发生在髋部骨折的病人,一年内的死亡率可达到20%,约50%的人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所以患有骨质疏松及骨折的病人须尽早治疗。
专家简介——
吴国平
吴国平,主任医师, 航空总医院创伤外科(骨二科)主任。擅长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及复杂多发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30余年,累计完成脊柱、关节及复杂创伤骨折手术3000余例,其中开展的老年椎体骨折球囊手术后凸成型微创技术(PKP),老年髋部骨折γ(伽马)-钉微创手术,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UKA(单髁置换)微创技术,填补了我院此项技术空白。开展了关节镜下微创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半月板缝合手术等。开展了重症创伤、老年骨折的绿色通道等。
其他任职: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委员、关节及创伤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和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