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 正文

“换头术”:噱头还是突破

来源: 河北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记者 刘荣荣

近日,有科学家宣称世界首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已经“成功”实施。消息一出,就在全球范围内遭到强烈质疑:是科学突破还是博取眼球的噱头?专家表示,这次所谓的头部移植手术,是在遗体上进行的,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之为手术,实际上属于解剖学研究,而活体“换头术”目前从技术上来讲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谓“换头术”只是

头移植外科实验模型

古往今来,国内外的科学家们,都渴望知道“头”和“身体”的关系。也有许多科学家执着于探索头离开身体以后,大脑是否还可以思考,是否还有短暂的意识?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换头术”就已经进入公众的视线。苏联科学家曾把一只狗的头移植在另一只狗的背上,成了“双头狗”,但因为移植上去的狗神经没有办法和受体融合,这只狗只存活了3天。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也在狗身上做了换头实验,但那只狗存活时间还不到24小时。

从全球来看,意大利神经外科医生塞尔吉奥·卡纳维罗无疑是最热衷于“换头术”的人。2015年,他宣布了一个轰动世界的消息,称将在两年内进行世界上首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俄罗斯患者瓦列里·斯皮里多诺夫将接受手术。但后来,斯皮里多诺夫改变了主意,他决定采用保守的康复治疗来改善自己的肌肉萎缩症状。

“‘换头术’的概念提出来很早,但之后其他器官比如肝脏、肾脏等的移植技术都有了较大进展,但头部移植始终不行,一个关键问题就在于中枢神经再生难以实现。”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院区神经外科主任张更申告诉记者。

直到今年11月17日,据外媒报道,卡纳维罗宣布:经过18个小时,世界第一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已经在遗体上实施,手术成功连接了两具遗体的脊椎、神经和血管,研究团队即将为颈部以下瘫痪的活人做移植手术。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传出后,关于“换头术”的争议再起,所谓第一例“换头术”,究竟是噱头还是突破?

在进行探讨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换头术”是如何进行的。根据有关介绍,手术中首先要冷冻病人的头及捐赠者的躯体,之后用非常锋利的手术刀,切下颈部以及相连的血管和脊髓,为了让大脑和脊椎神经跟捐赠者躯体连起来,要用聚乙二醇冲洗受体头部和供体身体的融合区域,使二者的脊髓末端合为一体。术后病人的昏迷情况可能持续好几周时间,期间医生会用电极刺激病人的脊柱,进而加强其与新神经的连接。

“这次所谓的头颅移植手术是在遗体上进行的,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手术。”张更申认为,手术应该是指在活体上进行的操作,在遗体上进行的实际是解剖学研究。

这次卡纳维罗所称的“换头术”由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任晓平教授团队完成。主刀者任晓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完成的是一例人类头移植外科手术模型,只是一次医学实验,不能说“成功”,应该说是“完成”了实验,但也是一次重要突破。

张更申介绍,当前的医学技术已经可以做到血管、肌肉、骨骼的连接,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是离断后的脊髓如何做到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国际上还没有突破性的研究进展,“现在就谈活体头颅移植,没有太多现实意义。”

“到目前为止,甚至没有在动物身上进行过完整实验研究的数据和结论,以支撑头部移植手术可行性的论断。外科手术研究没有在动物身上实验成功之前,是不能在人体上进行实验的。”张更申认为,必须有持续的、可重复性的动物实验证明,头部移植手术才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中枢神经连接和再生

仍是世界性难题

有人提出,断了的手指,只要保存得当,缝合之后还能恢复如初,那么,人脑的中枢神经为什么不能连接和再生呢?

“心脏、肾脏等器官如果保存得好,几个小时内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手部两三天都有存活的,但是头部不行,几分钟内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此外,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也完全不同。人脑与脊髓连接,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中枢神经一旦被切断,将不会生长,其功能也得不到恢复。因为中枢神经功能极其复杂,呼吸、血压、体温等基本生命状态的维持都靠脑干,它的位置在后脑勺,过去称之为手术禁区——因为只要有轻微的损伤,病人便九死一生。现在科学技术虽然进步飞速,但是对于脑干区域的神经连接,人们还是望而却步。”张更申解释说。

他告诉记者,现在人们对大脑神经的认识仍是冰山一角,所以临床手术时有时需要进行术中唤醒,边做手术边确定功能区,以最大限度减少对脑部神经的损伤。

“头部移植手术并不像把灯泡换到新插座上那样简单。”纽约大学医学院医学伦理学主任、著名器官移植专家卡普兰博士称,人的大脑有数以百万的神经末梢,不可能简单轻易地重新连接,他和自己的团队正在从事面部移植手术的研究,“完成面部移植手术已经很勉强了,因为需要应对手术后面部出现的排异反应,更别说头颅中上百万个细胞组织的反应了。”

针对所谓“第一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有专家表示,这次手术或许很好地展示了如何将大量的神经和血管重新连接,但这仅仅是一个机体能够进行正常运行的最低要求。

那么,运用聚乙二醇,是否真的能够进行脊髓连接呢?

对此,任晓平称,实验人员曾从狗的背部开始,进行脊髓全切断,在切断后立刻把它融合,融合的方式是用特殊的化学药物——聚乙二醇。术后两个星期,狗能踉跄地走路。术后两个月,它开始能跑。

但对于聚乙二醇是如何实现脊髓重生的,任晓平回应,“太专业了。”他解释说,聚乙二醇的作用是阻止细胞坏死、凋亡,也就是阻止钙离子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这样可以在细胞凋亡前,把它融合。

“我们有千千万万脊髓损伤的患者,腰椎一折断,脊髓就瘫痪了,也就是说自身神经稍微受点损伤就不能恢复,何况是切断之后再连接上异体呢。”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证实,脊髓是接不上去的,现在炒作要用“胶水”把神经粘起来,从而实现脊髓横断再连接,这是不可能的。

据了解,医学界曾有一个将孩子严重受损的脊髓重新连接的案例,但专家们指出,这个孩子的脊髓神经并非完全切断,而是受损,这意味着神经还有足够的能力修复和增强,并且,接受手术的是神经系统仍处于发育状态的小孩。

“这种手术的成功,已经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奇迹了。”专家表示,将一个成人完全切断的脊髓神经重新连接到另一个人身上,至少还需要实现“4个这样的奇迹”,这其中还没有考虑细胞排异和人体免疫的问题。

黄洁夫指出,“大家都知道肝移植、肾移植等器官移植会有排异反应,虽然现在已经能够控制得比较好,但这毕竟只是一些小器官,对身体整体来说,只占很小的比例,用免疫排斥药还是可以控制。但如果换头的话,很难想象要用多少免疫排斥药,光吃这些免疫排斥药,就会把人治死,因此从技术上是完全不可行的。”

实现“换头术”

还需过“伦理关”

在人类器官移植史上,伦理道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头部移植手术已经成功”的消息一出,人们就纷纷质疑:换头之后,我是谁?

东南大学医学伦理学教授孙慕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人的情感都是由大脑控制的,如果“换头术”成功,大脑将支配一个陌生的躯体,这可能是移植手术者最不能接受的。他说,“换头术”涉及到人的“角色定位”问题,还有社会身份确认问题,即使移植技术成熟了,也要事先做好伦理学、社会学、法律方面的前期功课。

“技术只能回答能不能做成功的问题,但要不要做、应不应该做却是伦理层面的问题。”黄洁夫说,从一个外科医生的角度来看,人身上每一个活着的细胞都是这个人的一部分,而且在他做器官移植的经历中,确实有许多案例证实,器官被移植后,受体可以通过被移植的器官接收到供体信息,所以应当坚持“医学有禁区,科学有红线”的态度。

对于种种争议,任晓平表示,人类医学发展史就是在一个个争议中走过的,1953年第一例肾脏移植手术,当时学术界、社会上都批评不应该做,人应该正常死亡,旁人不能改变这个历程。第一例心脏移植也如此,甚至都有民众递诉状,认为医生不合理、不合法、大逆不道。

“作为医生这是我的使命,伦理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生存,没有生命和生存无法谈伦理。医学伦理学是为了治病救人。一个新生事物出现,人们大可以去规范它,讨论它,但是不能阻碍它,历史证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碍。”任晓平说。

“随着移植技术研究不断推进,社会伦理、医学伦理也应更加完善和规范起来。”张更申认为,如果抛开“换头术”的种种争议不说,关于神经再生方面的研究,仍是一项未来能够造福人类的前沿研究,如果在这方面能取得重大突破,就能让瘫痪的病人重新站立起来,让脑损伤病人的脑功能恢复起来,“我们都期盼这样的突破早一天到来。”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