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4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文件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
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文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向农村非法宗教活动说“不”
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继续整治农村乱建庙宇、滥塑宗教造像。
为农村“小微权力”拉清单
一号文件确定,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瞄准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问题
一号文件把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突出作风问题。科学确定脱贫摘帽时间,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查处。
除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外,各部门一律不准再组织其他检查考评。
为城里人去农村买房划红线
一号文件提出,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文件同时指出,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中央农办主任韩俊说,这不是让城里人到农村买房置地,而是要使农民的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等产业的载体。
为进城农民保留房和地开绿灯
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文件也提出,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其中,“依法”、“自愿”、“有偿”是关键,对违背文件精神的无理要求,农民可以说“不”。
央视解读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主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将是一幅什么样的乡村发展图景?
古诗词、水墨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我们通过一组“中国风”来了解一下中国乡村将要发生的变化。
乡村产业要兴旺
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新时代的农业产业突破传统农林牧渔第一产业的发展格局,加快向注重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和推动农产品流通等第三产业延伸,最终构建起一二三产相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
如今,互联网+,休闲观光旅游,这些新产业新业态,正在让乡村迸发出新活力。农业部最新统计,互联网+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到农业增加值的14%;乡村旅游产业占到8.9%;新产业新业态对农业农村社会总产值的贡献率超过了20%。
新时代的乡村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根据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到2050年,农业强的目标全面实现。
乡村要美要宜居
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新时代的乡村自来水普及率已经提高到79%;通硬化路的村超过98%。不仅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曾经脏乱差的农村环境也在加速改善。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到80.4%,65%的村对垃圾进行了处理。
新时代的乡村推进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根据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到2035年,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农村美的目标全面实现。
农民要更富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央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6亿多农民的“钱袋子”提出新目标。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今天,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收入来源已经拓展到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中央补贴等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种主要渠道。
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如今,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正成为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新增长点;中央坚持过紧日子,但对农民的补贴不降反增;今年,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将基本完成,2021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基本完成,这些重大改革都会让农民拿到更多财产性收入。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35年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农民富的目标全面实现。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乡村振兴这么干
新华社4日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全文一万六千多字的文件,大大超过了惯常的中央文件篇幅,是全面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记者第一时间进行梳理。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1. 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
2. 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
3. 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
4. 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
5. 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
6. 研究定制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意见
首次提出乡村经济要多元化发展
培育一批家庭农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农业的生态功能也得到拓展
· 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
· 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
· 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
· 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鼓励工商资本下乡
加快定制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
同时强调保护好农民利益
★ 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
还提出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对焦点的农地问题作出新政策改革举措
★ 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
★ 适度放活宅基地个农民房屋使用权
★ 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而农民进城后,村里的房和地还能留
· 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 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对基层干部腐败问题有严厉举措
· 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
· 严厉政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提出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堡垒
· 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 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
· 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油点赞!
责任编辑: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