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石园街道颐福源老年餐厅已营业两年,平均每天要为三百多位老人和残疾人提供三餐的送餐服务,风雨无阻。“看见社区中的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总觉得要为他们做点儿实事。”在餐厅经理刘金兰心里,能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自己很满足。去年,老年餐厅共服务老人31万余人次。
餐厅经理刘金兰查看当日餐厅售卖的熟食。
物美价廉老人“吃胖了”
走进位于石园东区的老年餐厅,香味儿立刻就钻进了鼻子,炖排骨、溜肥肠、土豆烧鸡、炸小黄鱼、蒜黄炒鸡蛋等几十样菜品摆在柜台中,老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菜品,70岁以上的老人来餐厅用餐,三菜一碗米饭再加一碗粥的套餐只需要14元。
“小伙子,我跟你商量个事儿,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就想要一碗疙瘩汤,你看能给我做吗?”78岁的朴宾是一位孤寡老人,经常到老年餐厅用餐,“阿姨,一碗疙瘩汤量太大您吃不完,要不我让师傅给您做个小碗的吧,再给您放点白胡椒。”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疙瘩汤就送到了朴宾阿姨的面前。
朴阿姨边吃疙瘩汤边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自己老伴走得早,子女也不在身边,老年餐厅开业之前,自己对吃饭问题比较对付,经常“有一顿没一顿”,自从餐厅开业,吃饭问题终于走上正轨,“在这儿吃饭便宜又卫生,让我觉得很放心,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经理和服务人员都对我很好,让我有家的感觉”。
像朴宾阿姨这样的老人,在石园街道很多,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顺义区颐福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石园街道成立,重点开展社区为老助餐服务。去年,老年餐厅为辖区内的老人服务25万余次,每天都到老年餐厅用餐的王吉祥老先生直言“在这儿吃了两年,我都长胖了”。
风雨无阻只为一盒饭
石园街道的老年餐厅不仅有实体店,还为社区中80岁以上老人提供“外卖”服务。餐厅经理刘金兰说,餐厅平均每天要为三百多位老人和残疾人提供三餐的送餐服务,“我们在街道中的15个社区分别设置了8个‘助餐点’,每天做好饭后将餐送到助餐点,助餐点的员工每天早上7点、中午11点、晚上5点为老人们送餐。”
刘金兰说,想到提供送餐服务,是源于一个电话,“有一天居委会给我打电话,问我能不能给一对老夫妇送个饭。”原来,老爷子身体不好,无法自己做饭,老太太走楼梯摔了一跤后动弹不得,两位老人吃了十天的点心当饭,询问了许多外面的餐馆,都不愿意为了送一盒饭而天天跑。刘金兰知道后,每天为两位老人送饭,持续了一个多月。那时,刘金兰便有了送餐服务的想法。
住在石园北区15号楼4门102室的83岁独居老人言文珍,从小对葱姜过敏,不敢吃外面的菜,自从老年餐厅开业后,每次打电话只订一盒米饭,虽然一盒米饭只有1.6元,但送餐服务员每次都是准时送到老人手中。
“平时刮风下雨了,餐厅怕我们摔跤生病,都会改成免费送饭到家,不用我再来这儿吃了。”王吉祥说,作为孤寡老人,餐厅的服务让自己感觉有亲人。刘金兰说,她一直从事餐饮管理工作,她觉得能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自己很满足。
将建老人“口味档案”
为了给老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2017年重阳节,石园街道对辖区内15个社区的老年人进行身体情况和口味口感调查,“有的老人身体不好,但就是喜欢吃咸的、喜欢吃肥肉,我们将调查后的数据进行分析,选出最适合老人吃的菜。”刘金兰说。
在收集了809份结果后,老年餐厅将老人的健康状况和餐厅中提供的386道菜品融合,为老人定制个性化的健康档案,将老人适合吃的菜品打印出来,发放到800多位老人手中。刘金兰介绍说,未来将把数据输入到老人的社保卡中,形成“电子档案”,“到时候老人拿着卡到餐厅一刷,适合自己吃的菜,屏幕上就显示为绿色的,不太适合的就是红的,不能吃的干脆就不显示了,确保那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老人,不会吃到对自己身体不利的菜”。
北京晨报记者 杨亦静 文并摄
责任编辑: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