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企业报道 > 正文

人民日报:涅槃腾越——中国乐凯转型崛起之路

来源: 人民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涅槃腾越

——中国乐凯转型崛起之路

朱建华

2012年1月19日,来自华尔街日报的一条消息震惊了世界,创立于1880年世界最大的百年影像品牌伊士曼柯达公司,因数码工业异军突起,胶卷销售萎缩而提出破产保护。

曾几何时,中国乐凯、美国柯达、日本富士“红黄绿”胶卷大战在中国市场激烈展开,乐凯承载着一个东方古老民族的自尊留在国人的记忆里。

同属一个产品系,遭受同一个重创,生死存亡考验着一个中国国企的信念与坚定。

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用“创造性毁灭”一词来描述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新的消费者和产品、生产和运输方式,市场以及新工业组织形式,不断破坏着市场的均衡,实现超额利润,创造新的行业,同时淘汰旧的公司”。

中国乐凯,是否面临与美国柯达相同的命运?生与死的悬念,怎能不让国人为曾经的民族骄傲而牵肠挂肚?乐凯,一个时代的记忆,消失沉寂多年,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挑战与考验?你还好吗?

一声呼唤,一声问候。无数炎黄子孙深情眺望太行山下,一亩泉边的一座古城,探寻着一个民族企业的兴与衰……

砥砺前行:中国民族感光工业领航者的使命

一轮甲子,久久为功。

如果让时光在历史隧道中退回六十年,1958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胶片厂——保定电影胶片制造厂在保定西郊奠基。战旗猎猎,歌声震天。郭沫若为电影胶片厂动工兴建题词:“电影是艺术的机械化,它的教育功能很大,能自行制造胶片犹如能制造火箭。”

从诞生之日起,这朵盛开在太行山下,一亩泉边的中国民族感光工业之花就鲜艳无比,具有崇高历史地位,肩负光荣历史使命。

五十八年前,新中国第一部用自己研制的黑白电影胶片制作的电影《兵临城下》问世,站起来的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用自己的电影胶片拍摄的电影,而填补国内空白的这一振奋国人精神的产品,是在苏联援建专家撤走,设备不到位,工艺设计不健全的前提下,由第一代乐凯人攻坚克难没日没夜自己研制出来的。四年之后,我国第一部用彩色电影胶片制作的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全国大量发行,再次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自主创新的惊人智慧。1970年4月24日,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当雄浑的《东方红》乐曲通过“一胶”配套研制的专业磁带播放出来时,举国欢腾。六十个春秋,敢为人先的乐凯人已在中国感光材料、磁记录材料、印刷影像材料、高性能膜材料领域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的100多个第一!

更令国人难忘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乐凯仅用三年时间,就使第一代彩色胶卷正式批量生产,击碎了中国十年内研制不出彩色胶卷的魔咒,一举打破洋胶卷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国产彩色胶卷。十七年,乐凯人仅用了十七年时间开发了四代彩色胶卷,走过了国际巨头六十年的历程,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四个能自行研制生产彩色胶卷的国家,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在第50届世界统计大会上,乐凯被国家授予“中国胶卷之王”称号,乐凯彩色胶卷荣获国家银质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乐凯红”深入国人心中,被媒体誉为三面民族工业大旗之一,成为中国感光材料行业的标志和象征,争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场地位,在国内市场上,乐凯、柯达、富士红黄绿三分天下的品牌竞争格局达二十年之久。中国乐凯捍卫了民族工业,成为推动民族感光材料工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国际巨头偃旗息鼓,闪亮在世界东方的这盏民族工业的航标灯,面对席卷而来的数码浪潮冲击能否继续发光?

“倔强”的乐凯人没有用语言回答,而是暗自握紧了拳头。一场生死攸关的,被称为乐凯第三次创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战役在2005年正式全面打响。

一场“市场需要什么”和“我能做什么”大讨论,拉开了乐凯转型崛起的大幕。

紧紧依靠乐凯40多年来积累的“微粒、涂层、成膜”三大核心技术,一方面加快传统影像记录材料和印刷材料向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进军光学膜新材料领域,努力成为平板显示器和新兴电子行业配套产品制作商和服务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壮士断腕,置之死地而后生……

“雪漫无边神州路,风卷旌旗鸣战鼓”,当时序演进到2013年3月15日,出生在山东的滕方迁接过了这艘逆流而上、破浪前行巨轮领航人的接力棒,成为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千钧重压,向死而生!这位思维前瞻,行事脚踏实地、作风务实稳健又颇具改革创新能力的企业领导者面临着怎样的局面?转型发展虽然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但新的战略布局仍需优化,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尚待建立,转型确立的新产品还存在诸多问题,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滕方迁能否在这场突围战中率领乐凯全体员工杀出一条血路,走向光明的未来?

创新、绿色、开放……党中央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成为乐凯前行的指路明灯。也是滕方迁经过反复思考之后确立的乐凯新发展理念的根本遵循。

这是一场关乎一个民族企业生死存亡的转型之战,只能赢不能输。

一艘飘扬着中国企业旗帜的大船,调转船头,汽笛雄壮,驶向风涛激荡的海洋……

改革突破:构建高质量发展机制的命运抉择

改革者永远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从工厂制到公司化改革,从三项制度改革到全员竞争上岗,每个改革阶段乐凯都是勇立潮头。乐凯集团本身也是当年化学工业部第一胶片厂、第二胶片厂、沈阳感光化工研究院改革重组形成的产物。

面临生死存亡之时,为乐凯在改革中寻找出路,便成为乐凯时任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建恒的命运抉择。

强强联合,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成为中国航天的一员,既顺应了央企改革的大势,也为转型中的乐凯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从影像感光材料向光学膜材料转型,像一道曙光照亮了暗夜。一夜未眠的张建恒还在思虑着乐凯的前途和命运。

2011年9月23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乐凯改革重组进入航天签字仪式隆重举行,时任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发表热情洋溢讲话之后,张建恒才深深地舒出一口气。

转型产品技术方向确定,乐凯与航天重组成功,高质量发展能否落地的重任就落在了继任者滕方迁的肩上。重任在肩的滕方迁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在国企改革中增添发展动力,深化改革的突破口选在哪里?

当头炮从全员持股改制上市的乐凯新材打响。

乐凯新材在主辅分离的国企改革中获得新生。39岁的刘彦峰挺身担当成为公司总经理。为寻找出路,磁记录材料专家陈必源和曾在乐凯磁带情报站工作过的刘彦峰,查阅资料跑遍北京大小图书馆,最终在国外的一个磁卡类展会上找到磁条研发方向。

2007年1月,原铁道部对未来新一代自动售检票系统招标,乐凯新材与德国、意大利公司同台竞标,刘彦峰带了个电炉子,烧开水做实验,乐凯新材研发的热敏磁票煮一分钟也不退色,惊艳四座。2007年7月1日,第一张热敏磁票在南京站投入使用,迄今用量已达到20亿张/年。2015年4月23日,乐凯新材在深交所上市。滕方迁亲临深交所敲钟时,将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模型送给了深交所。寓意乐凯新材,新启点,新征程,一飞冲天。

有谁会相信,一个国有企业竟然创造了这样的奇迹:一个改制而来起死回生的国企内部公司,由此迈上致富路。

无独有偶。乐凯医疗原本也是一个在亏损边缘挣扎的内部公司,1968年出生的王洪泽担任总经理后,认准发展医用热敏干式胶片。2015年5月,国家CMEF展会(中国医疗器械博览会)在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对医疗业务早有谋划的滕方迁冒雨参加了展会,更加坚定了信心。三个月后,滕方迁对王洪泽说,“你们独立吧,给你一方舞台,在改革中施展拳脚”。王洪泽不负众望,在公司内大胆改革激励机制,税后净利润拿出百分之十五,作为骨干员工奖励,实施岗位分红。一石激起千层浪,乐凯医疗公司的利润从2016年的1300多万元,猛增至2017年的4000多万元。

2017年4月8日,华福科技包装印刷公司宣告成立,为乐凯华光混改探索拉开巨幕。43岁的河南南阳东福印务包装有限公司创始人郭建森成为这场改革的亲历者。一方具有私企机制灵活、市场资源丰富、创新能力强优势,而另一方拥有央企品牌、资金优势、技术研发能力,二者融合便可优略互补,形成撼天动地的强大合力。为有清泉活水来,乐凯的混改新探索彰显了蓬勃的生命力,华福诞生刚刚一年的时间,产值就由3亿元上升至5亿元,成为乐凯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的典范。

苏州华光宝利印刷版材有限公司是由乐凯华光和苏州保利印刷版材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在长三角印刷市场前沿的桥头堡。70后的杜喜坤出任总经理后,发挥混改企业效率高、机制灵活的优势,新增生产线、扩大产品规模,使这个矗立在长江岸边的“混血儿”茁壮成长……

改革者滕方迁深知,要构建一套更完善、更稳定、更高效的制度机构体系,就必须要有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敢于触碰深层利益,敢于改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动一些利益即得者的奶酪。改革者不仅要敢闯敢试,而且必须敢担当。建立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滕方迁调兵遣将,轮岗上位,冲藩篱、破瓶颈,重新定位、科学谋划,乐凯构建起了三大(三个大基地)五优(五个优质公司)两院(研究院、设计院)新机制。

2015年6月27日,张新明由中国航天四院的领导岗位调任乐凯集团党委书记。这位充满睿智的思想者在上任的途中就发出这样的思考:如何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如何将国有企业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结构相融合?怎样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坚持党组织对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的把关作用不改变;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言犹在耳。

乐凯的国企党建改革搞得有声有色,在制度上完善“党建进章程”,厘清党委会、董事会、经营层的关系,使党政合一,党政同责。落实三重一大决策(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选人用人(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决策实施党委前置研究……

在深化改革中,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让乐凯蓄满新动能,开始了令人瞩目的世纪腾越。

创新转型:开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浴火重生之战

在滕方迁看来,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乐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和班子成员很快达成共识,要想真正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转型升级之战,就必须打造一支敢于突破、敢于担当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从生产一线一路打拼走上领导岗位的张涛接任乐凯华光总经理时,这个从莽莽伏牛山里走出来的企业正处于转型的攻坚期。

南阳,一座人杰地灵的城市,一条宽阔的白河穿城而过,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一群在中华历史星空中永不陨落的名字,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科学传承之城。

此刻,张涛就站在玉带般的白河岸边,旁边便是乐凯华光所在地的“卧龙岗”,他目光中透出自信与坚定。

此时的乐凯华光经历着从传统印刷到数字印刷转型的阵痛。华光的未来在哪里?怎样发展?用什么方式发展?

这位脚踏实地的开拓者确立的发展战略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使绿色华光、绿色印刷,数字化与绿色化并重,加大免处理CTP版材和柔性树脂版的研发力度,在产品转型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1904年发明胶印技术,到1956年预制感光版(PS版)和制版装备的出现,使印刷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时代;我国作为印刷术的起源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印刷版材技术与国外有30年的差距。1989年,乐凯华光第一条大型连续化PS版生产线投产,彻底改变了我国PS版依赖进口的局面,堪称中国胶版印刷的“功勋线”。自此,胶印版材成为乐凯华光的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占比曾一度接近整个乐凯集团的50%。这之后,乐凯华光的研发人员赵伟建开启了数字化胶印版材新阶段,同国外竞争者保持了同步;华光推出CTP版材,打破国外公司垄断,进口产品价格大幅降低,推动CTP技术应用,促进了我国印刷技术升级。后在王泳为代表的继任者们的合力奋斗下,依靠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又相继推出紫激光CTP和CTCP应用技术,形成数字版材系列化。

高英新,乐凯华光土生土长的研究所所长。在一无配方二无工艺的条件下,率领研发团队向世界先进的绿色环保柔版发起冲击,他们查阅了800多份专利,实验室里通宵达旦。2017年3月,乐凯华光成功推出了与国外最新技术相当的自平顶网点数码柔版,结束了中国20多年长期进口、不能生产此类产品的历史。华光柔版从常规柔版的望其项背到平顶网点数码柔版研发的并驾齐驱,见证了中国乐凯的研发力量与速度。在转型中崛起的乐凯华光,华丽转身,位居世界印刷行业前四名。

历史只会眷顾于那些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为加速乐凯向光学膜材料的转型,时任乐凯薄膜事业部总经理刘军英、党委书记侯景滨,大年初三就踏上赴合肥乐凯基地的路程。正赶上2008年南方大雪,车灯穿透浓雾艰难前行。冰天雪地,临时工棚被厚厚的积雪压塌,没有暖气,所有人挤在一间简陋的会议室里。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就是在对技术的懵懵懂懂中,就是在对产业升级的使命担当中,刘军英和侯景滨带领着一个铁打的团队,凭借着汕头乐凯的先进管理经验,在一片荒地上开始了填补我国平板显示用上游关键原材料——光学薄膜产业链空白的奋斗历程。

这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干事创业的年代。

2011年1月4日,王旭亮带领高青、熊跃斌、刘玉磊等研发骨干从保定移师合肥,组建合肥乐凯高性能膜材料研究所,王旭亮任研究所所长。从这一天起,开始向PET光学薄膜技术难关发起冲击!这种光学膜像水一样清澈,像玻璃一样光滑,眼睛看不到任何瑕疵又能按照至少6米宽的大幅宽实现规模化生产。光学母料添加技术,防静电技术,消除涂布彩虹纹技术,一流的生产工艺及管理技术……都是空白!乐凯人面对的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壁垒!

多少个不眠之夜迎来黎明,一个又一个瓶颈突破,伴随着填补国内空白的光学膜的诞生,主导制定国标、行标21项,申请专利190篇,授权97篇,其中发明专利58篇,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两项,FG型光学薄膜、PG型光学膜、扩散膜等主导产品相继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2013年,杨永宽接任合肥乐凯总经理。此时,光学膜仍然被国外厂商主导,世界顶级的膜材料企业并没有局限在仅向中国市场出口产品,纷纷投资建厂,市场竞争白热化考验着合肥乐凯这个转型而来的年轻的光学膜生产企业,合肥乐凯站到了与国际膜材料巨头同场竞技的舞台上。

机遇往往垂青有准备者。为推进产品国际化,LG想要在中国拓展业务,组装液晶膜组,欲寻找中国供应商。杨永宽得到信息,马上亲赴上海,与LG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并连续几年成为LG的优秀供应商。示范效应打开了高端市场。合肥乐凯的光学膜用产品以星火燎原之势不断拓展,三星、夏普、海信、TCL、京东方、创维……

八百里路云和月,一路凯歌向远方。

2013年9月,南开大学硕士、46岁的山西人郑文耀接任乐凯胶片总经理,当过乐凯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乐凯集团战略部副经理、乐凯研究院院长的郑文耀是一个永不服输的人。上任之初,当时人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想办法延长银盐相纸的寿命”。而郑文耀提出的目标却是:不管市场下滑多少,乐凯相纸必须上升。

郑文耀亮出的两大“杀手锏”:一是产业发展绿色化,通过技术创新,使冲洗套药循环再生,实现安全排放,无污染,为用户解除忧患;二是推动网上冲印,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推动销售,淘宝、京东、天猫、阿里巴巴……乐凯相纸成为“网红”。

思路变公司强。2017年,乐凯相纸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销售收入由2013年的5800万平方米猛增至2017年的7700多万平方米!

乐凯胶片的产品转型也取得重大突破。太阳能电池背板,由2013年销量300万平米,上升至2017年的3400万平米;2015年通过二级市场募集6亿元,新上的锂电池隔膜生产线投产运行,作为国家2025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正成为公司新能源材料领域又一新的增长点……

人才支撑成为乐凯转型升级的成功之基。

1983年生于吉林白城,吉林大学高分子专业博士毕业的赵义丽,2013年加盟乐凯研究院,在工艺参数调整、应用黏合剂研发、涂覆高分子材料等突破关键技术,完成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获得航天创新奖。已成为研究院室主任的赵义丽,让青春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同是生于1983年的宋鑫,天津大学材料学博士生毕业,2014年进入乐凯研究院担任项目经理,乐凯为其投入600多万元购买研发设备,成功开发出填补国内空白高阻隔膜包装材料,此项目以上千万元转让给了乐凯华光,开乐凯研发成果内部市场转化改革先河……

让滕方迁、张新明深感欣慰的是,乐凯的转型之战之所以取得成功,皆因锻造了一支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的企业领导班子,王一宁、王英茹、郝春深、侯景滨、王朝晖、张翼飞……都是冲锋陷阵的能将!

在中国新材料领域,一座创新转型巍峨的高峰,正在华北平原之上迅猛隆起。

面向世界:国企改革创新转型崛起的新样本

中国乐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世界经济徘徊低迷,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而中国乐凯经营性利润却持续快速提升,逆势上扬,三年平均增速33.3%,成为乐凯成功转型崛起的重要标志。

主营业务塌陷,国际巨头难以支撑,一个中国国企面对困境,却没有倒下,以其挺立的身姿向世人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2016年9月,在现代化印刷工业最高前沿的德国杜塞尔多夫,乐凯华光德国中心成立;2018年1月,韩国乐凯华光中心在首尔挂牌,标志着乐凯集团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格局迈出了新的步伐。

“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强不息”的乐凯精神成为乐凯制胜的基石。

航天精神与乐凯精神,体现着一脉相承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工业之魂。

乐凯这5年,是开拓奋进的五年,乐凯这5年,是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确领导下,在所有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深化国企改革创新转型图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奋发进取的5年。为国企改革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未来,中国乐凯将努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系统服务商。新时代,新乐凯,新作为,新辉煌,乘势而上,扬帆起航。

巍巍太行山,浩荡大平原。

冲出峡谷是坦途。

一张蓝图,一条道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企改革创新之路……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