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财经观察 > 正文

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未来银行的“五变”与“五不变”

来源: 雷锋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导语:“有一些金融机构看似用巧夺天工的手法在一夜、一天、一周、一年之间变成金融大国,但是它可以在一夜、一年之内搞的一无所有。”

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未来银行的“五变”与“五不变”

中国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图源新浪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报道,8月23日,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固本与攻坚”。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受邀出席并进行了演讲。

在李晓鹏看来,银行的未来将是“变”与“不变”同时存在。变是银行的主流,未来银行发展有五变,科技驱动之变、财富管理之变、协同生态之变、全球融合突变、高质量增长促变。而同时,他也强调银行的本质、属性、理念、宗旨、底线等都不会变。

他表示,未来银行仍然作为信用中介的这个本质不会变,银行不仅是赚钱的机构,更重要的是风险防范的机构。未来银行坚守稳健经营的理念不会变,不能过度追求扩张和大跨步的前进。“做金融已有40多年,从一开始进入学校老师教的第一句话是‘要牢记资金来是你的资金运营,负债即有资产,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因此我也想提醒有些投资者,不要过度的使用银行信用,不要仅仅依靠所谓的资本运作、资产运作,从资产端来翘动负债业务的发展,进而促进金融业务的发展。有一些金融机构看似用巧夺天工的手法在一夜、一天、一周、一年之间变成金融大国,但是它可以在一夜、一年之内搞的一无所有。”

以下为演讲全文,略经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编辑:

关于这次会议主题:银行未来的走向,我的观点是:未来银行的发展变与不变同时存在。变是银行的主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银行会变得越精彩,而不是可有可无,更不会变成最后的恐龙,变仍然是未来银行发展的主题。

银行五“变”

银行将有五变:

第一变,科技驱动之变。未来几年,前沿科技将再改变银行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机制,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将逐步驱动银行发展,成为其发展动力。大家非常愿意说“眼球经济”“流量为王”,说的也是互联网对金融带来的新变化,这句话可能有些夸张,但是未来的数据流、信息流对银行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成为未来银行的生命线。谁得到了场景、谁得到了数据,再加上有人工智能的金融科技,谁将占据银行业发展的最有利地形。因此,银行与科技前沿紧密结合,能够不断提高银行服务和产品的覆盖率、使用率和渗透率,进而满足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二变,财富管理之变。未来的财富管理可能成为商业银行整合传统业务的一条主线,无论大银行、小银行,现在都把财富管理作为他们一项赚钱的业务或主要的赚钱业务,这个选择是对的。可以看到国际型银行和国内型银行,都逐步把财富管理作为一个主打产品,只不过在财富管理的产品、客户对象选择上有所区别。现在财富管理已经由原来简单的理财发展到大财富、新财富管理的阶段,也就是由财富管理1.0逐步过渡到前几年的大资管2.0,到目前我们展望的新财富、大财富的3.0阶段。

之所以说是新财富、大财富,是因为财富管理不仅包括个人客户,还应该包括法人客户、对公客户。现在公司业务包括政府机关、其他特殊机构,哪一家不为自己的财富增值保值而感到操心呢?甚至,财富管理不应该是个人享受银行产品的奢侈品,而应该是所有机构追求财富管理的共同目标。财富管理不仅有传统的VIP理财区和传统的渠道,应该包括网上网下的,特别是众多具有特色APP财富管理主渠道。财富管理不仅仅是能够依靠专一的分业经营来实现,而应该打造更多的像光大集团这样的多元化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才能满足广大老百姓对金融百货公司的这种追求。因此,财富管理应该是第二变。

第三变,协同生态之变。未来银行发展将进入生态建设的新时期,就存款说存款、就贷款说贷款、就财富说财富的时代可能要变了。我们必须打造一个用生态圈吸引客户的生态系统,可以让客户在一个场景下可以了解、使用和发现更多的金融消费机会。显然单一的机构、单一的场所、单一的产品是实现不了的,就光大集团而言,我现在是金控集团的法人代表,手下有两千多个银行网点,500多个证券公司的网点,还有上百和保险和信托的网点,更有中青旅、上市公司遨游网的网点,还有健康医药的网点,这些网点需要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分门造访,为什么不可以把众多的网点打造成一个生态圈而满足一个客户的共同需求呢?

顺着这个思路再进一步延伸,现在金融业发展很快,都有自己的后台中心,都在天津、石家庄搞了很多的控制中心,占用了很大的地方,现在土地又这么贵,我们不能整合全银行系统他们的后台中心来提供公共的服务吗?如果这样的话不仅效率提高,而且节约了大量的所谓总部经济所带来的土地价格。我说的可能多了一点,但想证明我的一个观点,未来协同发展、生态的建设是第三变。

第四变,是全球融合突变。大家都在谈国际化,中国这十年银行业的发展国际化确实是取得了进展,刚才易会满董事长讲到这个问题,我在中国银行工作过一段时间,也体会到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巨大成就。但总体而言,中国银行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按照营业利润占商业银行的比例来看,境外收入和利润的比例大体在10%左右,这与全球银行从境外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总利润的比例占50%相比还有很大区别。因此还是要力挺全球化这个大潮,而且在这个大潮上继续走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道路。只有这样,到那个时候才能从一个国内银行变成国际化的银行,进而变成全球化的银行。

第五变,高质量增长促变。现在已经结束了银行业金融业规模快速发展时期,按照中央的要求,正在追求一个高质量增长的新时期。打造特色银行、精品银行已经成为未来银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未来银行生存的一个重要的生命力。我们要提倡银行把金融做精,这个精就是获客要精准、产品要精致、服务要精良、管理要精益,在精字下发展,每家银行都要找出自己的特点,找出在市场中不同的地位,来满足多元化客户的金融需求。

银行五“不变”

当然,我知道金融的发展变与不变是辩证的同音,变是为了适应改革潮流,不至于在改革的潮流中落伍与边缘化,但不变也是为了坚守我们金融的初心、银行的初心,坚守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唯有善于坚守本源才能逢时而举,不断变的更加优秀。

因此我认为,未来银行的发展还有一些不变也不应该变的东西,也有五个方面:

第一,本质不会变。未来银行仍然作为信用中介的这个本质不会变,尽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脱媒和去中介化,银行确实是得到了很大的挑战。但是我认为,几百年来银行成功的历史使它在中介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无论是线上银行还是传统银行他们发挥信用中介的作用不会变,只不过是我们发挥中介的途径与方法需要有新的思考。

第二,属性不会变。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是其属性,银行是赚钱的,但首先是会预测、判断、计算、衡量金融风险的,这是它的天职和本分。因此无论未来一个时期银行怎么发展,它首先对于金融的防范应该放在第一位置上。通过对风险的把控来从中获取它的风险收益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那些试图进入银行和金融界的投资者要十分把握这一点。

银行不仅是赚钱的机构,更重要的是风险防范的机构。银行会赚钱,但是搞不好也会对投资者带来大的教训,这些年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金融机构的关闭整顿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们进入金融的时候仅仅是为了赚钱,为了弄一点资金,而忘却了在后面的风险,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搞金融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管控金融风险的。因此投资有风险,投资需慎重。

第三,理念不会变。即银行必须坚守稳健经营的理念,不能过度追求扩张和大跨步的前进。刚才讲了我在金融干了40多年,我从一开始进入学校老师教的第一句话是“要牢记资金来是你的资金运营,负债即有资产,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我从银行一直到总行工作,几十年来我遇到所有的成熟金融家,都是在坚守这么一个最最基本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资金来源只有自己应用,负债即有资产,多少年来都是这么走过来的。2008年金融危机之所以出现风险,就是没有稳定的金融来源,即使有些机构创造了金融负债的金融原理,不用钱也不用存款,在金融市场进行发债,通过主动负债的做法实现规模的扩张。当然当金融出现问题不能借钱的时候,没有常规的来源自然就会出现问题,著名的高盛公司为什么作为一个投行赋予商业银行的牌照?著名的美林银行为什么被美国银行合并?它们都是在解决它的稳定资金来源问题,因此无数实践银行不是因为流动性存款多了而破产,往往是不重视存款、不重视负债、不重视经营理念到头来受到市场的处罚。

因此我也非常善意的提醒有些投资者,不要过度的使用银行信用,不要仅仅依靠所谓的资本运作、资产运作,从资产端来翘动负债业务的发展,进而促进金融业务的发展。有一些金融机构看似用巧夺天工的手法在一夜、一天、一周、一年之间变成金融大国,但是它可以在一夜、一年之内搞的一无所有。因此在坚守经营理念方面不能变。

第四,宗旨不会变。银行的宗旨就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大众,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仍然看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要坚守服务大众,坚守服务我们的实体经济这个服务宗旨不能变。

第五,底线不会变。也就是说要珍惜银行信誉的道德规范不能变,大家可能都听到了最近刘鹤副总理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他讲到“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我认为刘副总理这是对金融业、经济业从业者的一个最基本的重要的职业道德的总结,干银行干金融也是这样,存款是要取的,同业拆借是要还的,贷款是到期的,项目是有长短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搞银行的底线,怎么在最近几年的过程中,这些底线没有守好呢?因此底线不变是我们整体银行信誉的一个最基本的商业规范。
 

责任编辑:张世芳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