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一大早,丹东凤城市沙里寨镇洋河村10组村民张景飞和几名村民在大棚里忙得不亦乐乎。室外尚有凉意,大棚里却温暖如春、绿意盎然,一颗颗红宝石般的草莓长势正欢。“一天挣100多元钱在城里算不上什么难事,可对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不容易。”张景飞说自己种草莓挣了钱,得感谢“引路人”——驻村“第一书记”刘彩娜和村党支部书记栾绍珍。
“村干部帮俺家建大棚,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张景飞拿出手机,找出去年的照片,一张张地指给记者看:有刘彩娜和栾绍珍专门带他到东港市草莓合作社现场取经的,有向专业人士请教草莓市场行情的,还有考察自动化设施的,“看完这些,俺就坚定了建大棚、种草莓的决心。”去年9月,大棚建起来了,栽上了“九九”草莓苗,栾绍珍和刘彩娜又多次邀请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第一批草莓成熟后,刘彩娜帮着找商贩销售,还教张景飞尝试在网上卖草莓。
像刘彩娜和栾绍珍这样的“领头雁”,在带领村民增收和发展村集体经济上起到了引领作用。一个好的村干部、一个好的村集体班子,就是一个村发展的希望。结合丹东市委“两个一批”建设要求,凤城市积极开展“毛丰美式好干部”培育工作,通过培养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靶向清除”制约乡村振兴的“空壳村”,全力打造一批“大梨树式好村庄”。
凤城市委定向培养村干部,改变以往“重选拔、轻培养”的模式,注重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让该市“毛丰美式好干部”培育工作逐渐实现体系化、制度化。凤城市委结合日常掌握情况和各领域工作特点,在6个领域确定了30名干部进行重点培育。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村庄发展缺少实体经济,村集体收入为空白,这样的“空壳村”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凤城市将培育“毛丰美式好干部”与打造“大梨树式好村庄”相结合,把培育对象放到基层一线和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来考验、磨炼,确定了将宝山镇岔路村、边门镇建设村、爱阳镇獾子背村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大梨树式好村庄”,通过选优“第一书记”、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组织指导等措施,增强扶持力度,使这3个村在组织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乡风文明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0万元以上。
凤城市紧紧围绕三年消除全部“空壳村”的目标精心筹划、精准施策,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到目前,全市共实施33个项目,解决了55个村的发展问题,消除“空壳村”41个,全市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村有29个。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