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养老“最后一公里” 高科技温暖“夕阳红”
高科技硬招温暖“夕阳红”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潜力巨大的老龄产业市场,如何才能成长为朝阳产业?
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庞大的老年消费市场。
近日,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简称《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3.79万亿元,老龄用品市场和养老服务市场都有较大刚需。与此同时,老年人亟须的老龄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仍显不足,供需失衡问题需高度关注。
个性化智能产品更贴心
“现在老年人最大的担忧是怕有病,特别是怕失能失智,解决老年人养老的痛点,除了政府给予足够的关注外,科技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研究员、健康中国研究中心老龄健康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唐振兴说,比如,让智能机器人做护理,智能手机进行远程监控,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安防产品为老年人保驾护航。
“不同的时代,都有科技产品用于养老,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服务功能、专业针对性,以及操作的简化便利性,都在不断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需求。”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智慧健康养老与服务工程实验室主任刘建兵说,轮椅、护理床、各种医疗和康复设备,以及机器人等产品和服务,都是不同时代科学技术应用的成果。
技术进步带来了老龄用品和养老服务产品的成本降低、生产率提高,为老年人提供了个性化用品和人性化服务。刘建兵介绍说,老龄用品和养老服务中的科技,涵盖了传统的机械、电子技术,以及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还涉及设计、服务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多学科交叉明显。
“如卧床老年人移位设备,能降低服务人员、家庭照护者的工作强度和技术要求;而半失能老人独立使用的室内助行及移位技术,支持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等患者生活的辅助技术,都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刘建兵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对于备受关注的安全问题,现在也已有了高可靠性、低功耗、移动式紧急报警等技术,以及老年人跌倒风险监测、预防和防护的产品提供保障和技术支撑。
打通养老的“最后一公里”
来自中国老龄协会的数据显示,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8年的19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净增1.18亿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人的国家。
“要让广大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需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现在有很多好的科技产品,但是应用服务跟不上。”唐振兴认为,老年人对科技产品的接受能力明显弱于年轻人,智能产品的说明书比较复杂,加之使用也比较麻烦,给老年人应用科技产品造成了一些障碍。
“这对企业或服务商提出要求,要给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并帮助他们掌握、应用智能产品。这一痛点问题解决了,老龄用品市场潜力才能得以更充分释放。”唐振兴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刚需,包括智能产品在内的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应用,依然任重道远。
《报告》指出,目前全球老年用品有6万多种,但我国仅有2000多种。在金砖国家中,俄罗斯、巴西、印度和中国健康服务业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分别为3.5%、3.5%、1.2%、1.7%,发达国家日本和美国的这一比例则分别为5.9%、6.7%。无论是在老龄产品供给还是健康服务供给方面,我国尚未达到老年群体对市场的合理消费预期。
在刘建兵看来,目前我国的老年科技产品和服务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有效市场尚未形成,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一方面,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还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有效消费能力不足,服务的供应链长且碎片化,创新体系也呈碎片化,有效整合不足,存在系统失效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科研投入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力度,在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开展深入创新研发的同时,引导大型企业和资本进入养老领域,开展相关的科研和产业活动,克服现在整个市场和创新体系‘小、乱、差’的问题。”刘建兵说。
智慧养老助推产业升级
面对3.79万亿元的老年消费市场,如何用科技手段来破解供给失衡问题?
唐振兴前不久去四川调研,发现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回到家乡眉山创业,建立了一个智慧养老的平台,效果很不错。在这个名为“云承智慧养老平台”上,相关部门可以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老年人可通过平台查阅政府补贴政策并申请各项补助,老年人在该平台的消费数据则可供需求者实时查阅。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核心产品老年帮APP上,老年人能购买家政、护理、维修等服务,也可加入不同的兴趣小组参与活动、展开互动。根据平台收集到的数据,如老年人的基本信息、订单信息、动态信息(智能终端收集到的心率、血压、血糖、运动量、睡眠情况等),可以实时分析不同老年人群的消费水平、消费偏好以及养老服务人员的市场供给情况,为政府进行养老服务市场的供给侧改革提供真实、科学的决策依据。
“解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痛点问题,政府应该承担养老服务方面的‘兜底’责任。特别是养老产业本身具有公益性质,企业的盈利非常低,政府在政策上应给予更多倾斜。”唐振兴直言,政府对于养老产业,特别是智能化养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服务扶助力度还不够。
唐振兴建议,当企业每卖出一个老龄产品,可对其减免税收或提供税收补贴,让相关企业能优先得到支持,包括相关产品进入养老机构采购目录。此外,政府还需从标准化应用上来推动国产养老产品走向朝阳产业。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是未来推动老年消费市场升级的关键,目前这一产业在全世界也都是刚刚起步,技术和产业成熟度并不高,国内外差距也不大。”刘建兵认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和数据优势,以及服务的本地化特性和后发优势,存在着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慧居家养老产业的机会。
唐振兴则强调,在满足老年人养老的刚需问题上,需要政府、企业、社区和老年人同步发力。对政府来说,要和社会组织合作共赢,为老年人提供全流程、综合性的服务,打造便利的生活圈和商业设施。对高校院所而言,则应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研发适合中国老年人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和服务机器人。
“关于康复辅助器具、养老护理机器人等智能化养老设备,企业可以考虑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来推广,如建立租赁点或者共建共享模式拉低价格,让更多老年人和家庭受益。”唐振兴表示,列入科技部、民政部、工信部等科技惠民项目的一些试点,如北京市朝阳区居家养老指导中心、天津市居家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创新并总结了许多好的经验,在示范、总结、推广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