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1%,是山东外企占全省企业数量的比例。看似不多,但这1%贡献了山东1/3的进出口、1/8的税收,吸纳就业143.11万人。
从零的突破到如今年利用外资百亿美元级别,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作为山东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外资企业见证了山东的改革开放之路,与山东经济共发展、同成长。
从取得土地到实现开工建设,仅仅用时2天!全球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隐形冠军,德国费斯托集团掀开了山东在制造业领域新一轮的全新开放。
费斯托全球生产中心项目不但刷新了山东省建设项目快速审批的新纪录,同时也创造了建设领域规模以上外资项目快速审批的全国第一,彰显了山东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
项目总监盖乐得·穆勒用“印象深刻”来表达惊讶。两年前,费斯托决定将其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高端产品生产中心落户山东,这也是费斯托在德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生产和物流基地。“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工厂不可能取得这么快速的进展。”从反复权衡到最终落地山东,盖乐得·穆勒认为做了最正确的选择。
放宽能源资源领域准入,英国石油公司BP与山东最大的民营炼厂东明石化成立合资公司应运而生。今年初,BP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自主品牌加油站正式落户山东,预示着这家知名跨国巨头全面抢滩中国市场的开始。
BP油品亚太区首席运营官霍安迪透露,未来5年,通过“牵手”东明石化,BP计划新开500座加油站,以开拓山东、河南及河北地区的终端市场。“山东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同时也面临着能源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山东为我们在许多领域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机,我们非常看好山东。”
一批批外资企业在山东投资兴业、茁壮成长,见证、参与、推动了山东的成长和发展。山东,也正逐渐成为外资企业全球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控制节点。外企正以山东为据点和平台,呈现出“在山东,为世界”的新态势。
近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山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省商务厅副厅长张义英通过一系列数据,展示了一个不断开放崛起的山东。
从1981年5月,山东省第一家从事特殊工艺文化品和五金器材经营的中外合资企业—山东省鲁兴实业有限公司落户青岛开始,山东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259.1亿美元,空客直升机、美国通用、韩国现代、日本小松、瑞典沃尔沃等21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山东投资741个项目。
在外资规模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利用外贸结构也不断优化。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利用外资占比由2005年的3∶88.1∶8.9调整到2018年的1.3∶40.6∶58.1。2018年,全省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6.5亿美元,占全省比重37.5%,成为利用外资的重要力量;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71.9亿美元,增长42.7%。
“它们带来更先进的技术,更优质的产品,更新颖的管理和发展理念,对带动相关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助推山东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拉高山东对外开放的标杆,夯实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省商务厅外资处处长夏炳军介绍。
深耕山东,外资企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5年来,作为西门子投资设立第一批合资公司的省份,西门子在山东的业务全面持续增长,“从最初的产品进口到本地生产,到本地设计采购,再到产品出口海外;从销售到技术服务,再到新技术创新,价值链全面本地化。这受益于山东营商环境的改善。”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泽波说。
事实上,山东开放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歇。近年来,为了强化开放型经济发展高端导向,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山东出台《山东省深化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合作行动方案》《引进重大外资项目奖励政策实施细则》《山东省总部机构奖励政策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加大财政、金融、土地、用工等方面支持力度,吸引优质外资。
为改善营商环境,山东还建立了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大使”制度,提升为外企服务水平,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张义英表示,山东全力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实现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2018年,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突破2000家,增长45.8%。
更为重要的是,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山东支持有实力的鲁企并购境外优质资源、先进技术和品牌,“走出去”与“引进来”联动,实现双向投资、互利共赢发展,培育了海尔、潍柴、如意等一批源自山东、根植山东、服务山东的跨国企业。2018年,全省跨国并购实际投资187亿元,增长58.7%,占比40.2%,4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开放仍在加速。今年以来,山东对外开放工作更是捷报频传:8月30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10月8日,国务院批复“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10月19日-20日,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即将启幕……将为山东对外开放继续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