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人物报道 > 正文

首位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她,疫情下又发表评论了!

来源: 德国优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美国《时代周刊》,

在全世界拥有极高的影响力,

能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

要么国家元首,要么社会名流,

可是你知道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

第一位登上该封面的中国女性吗?

她没什么吓人的背景,

许多人可能都对她一无所知,

可年近七旬的她却敢去砸北大的场,

把北大学生全骂懵了!

更令人惊讶的是,

她居然还敢言中国教育背后的真相,

而如今面对疫情,刚刚,

她又在光明日报发表评论了。

她,就是张曼菱

1948年,张曼菱生于云南昆明,

父亲是书艺双绝的民间布衣,

母亲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

父母之所以学习知识,

都是因为受到当地西南联大的影响。

父母怀抱着百日的她
 

然而当她出生还不到1岁时,

就患上了急症,民间叫“抽风”,

当时情况十分危重,

父母都是受过教育的“新派”人物,

所以抱着她,去了当时在昆明,

最好最贵的法国人开办的甘美医院,

结果却被宣判“无望”,放弃救治。

父亲已为她量身定做好了小棺材,

然而就在此时,门外却传来了摇铃声:

“谁家小儿惊风,我有祖传秘方……”

奶奶急奔出门,拦住了那个游方郎中,

就是那种连门诊铺面都没有的“游医”,

之后四粒黑色大药丸,

每粒分四份,以温水服下,

结果四粒药丸还没吃完,

她已清醒可以辨认出亲人了,

于是父亲拎起小棺材,

送到一家医院儿科,捐了。

后来的她说:在那个年代,凡是有点知识和家底的人,都以去西医医院为上策。而我,是用命试出了中医的真伪。

就这样被游医用中药治好的她,

在父母的熏陶下,

自幼便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但她这位文学少女并不文质彬彬,

性格火爆不说,

还总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69年,她到云南德宏当知青,

7年后,跑回昆明组织纪念周总理活动,

结果被打成反革命分子,

第二年不能参加高考,

也因此失去上学资格。

遇上这种情况一般人早就认命了,

可她偏不,1978年又重新走进考场,

结果就拿到全省第一个高考文科状元。

可那时再有才华又怎样呢?

她的反革命帽子如影随形,

就像瘟疫般让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这一次,还是没有学校敢要她。

就在她心灰意冷时,

两位来自北大的招生老师,

竟走进她家,毅然录取了她。

进了北大,

在校园里她也是出了名的才女,

她曾在著名刊物《当代》上,

发表中篇小说《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之后这部小说还被拍成电影《青春祭》,

被誉为中国大陆知青电影的巅峰之作,

成为中国一代人心灵的丰碑。

她也是北大校园里最醒目的狂妄者,

各种标签贴到她的身上,

“跳楼”,“寸头”,“小皮帽”,“唱歌”...

每个举动都轰轰烈烈。

1980年,海淀区人大代表选举,

北大有3个教工名额,2个学生名额,

她二话不说就参加了竞选,

成为第一个“女竞选者”。

大讲人性解放、

女性解放和女性自我意识。

结果她在竞选中的言论行径,

被人列为反面证据写进大字报。

这件事甚至惊动了中央,

就在上面要处理她,整顿北大之时,

北大老师们竟不惜,

赌上自己前途,去保护她,

大师季羡林更是每天担心她,

让秘书每天“尾随”她,

直到她被通知到人民大会堂领庄重文学奖,

季羡林才松了一口气:“从此可无碍以了。”

因此她也和季羡林成了忘年交。

后来她才知道,在当时的北大,

曾被老师保护的不止是她一个学生。

那时的北大老师们都认为,

学生在学校就应该犯错,

而老师要帮助他们成长,承担,

这样学生们到社会上才不会再犯错。

即便吃过亏,

她还是那么地特立独行,

她的“狂妄”正是由于老师的宽容。

她打算将自己的小说当成毕业论文,

搁现在实在难以想象,肯定得零分,

而她真的这么做了,

没想到老师还同意了,

竟给了她论文第一名的成绩。

1982年,她圆满从北大毕业,

进入天津作家协会做专业创作。

之后又以学者身份到好莱坞访问,

那时的她成为了改革开放后首位登上,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性,

可见她当时的影响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她又转战影视业,

拍的电视剧《天涯丽人》热播全国,

就在事业发展得一帆风顺之时,

她却突然选择回自己的家乡云南去……

因为在那里,

中国曾有一所学校,它在战火中成立,

却在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

在短短的9年时间里,

培养出了8位两弹一星元勋,

172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2位诺贝尔奖得主。

这所学校就是中国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大。

美国学者痴迷于西南联大,

研究了它20多年,

其他国家的学者也都不停地在研究,

可中国却渐渐地遗忘了这所学校。

她说:父母深受西南联大的影响,

而她又受父母的影响考上北大,

北大又是西南联大的嫡校,

所以“国立西南联大”,

历史资源的抢救,整理与传播工作,

她当仁不让,

这是她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从1998年开始,

她四处寻访西南联大学人,

抢救关于联大的资料和历史。

最终用长达10多年的时间,

跨越海峡两岸及大洋彼岸,

采访了西南联大校友近120位,

终于将这段尘封几十年的历史,

彻底挖掘了出来,在她看来,

西南联大就是一部,

学校史、教育史、人文史,

它必须浮出水面,进入大众的视野,

让它所蕴藏的财富,

成为社会的财富和大众的精神食粮。

她担纲制作了历史文献片,

《西南联大启示录》,

昭示与抢救了中国民族文化史上,

最重要的篇章,

为中国高等教育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曼菱与季羡林先生在一起

2007年,她去看望季羡林老先生,

季老鼓励她写一本《北大回忆》,

他说:“应该写,值得回忆。

这段岁月对于北大和整个社会都重要。”

但她没有轻易承诺,

翌年夏日,她又收到来自季老的邮件。

启开是一页宣纸,墨迹、印章赫然,

“北大回忆”四字,连写两遍:

这是季老为她,

还没起笔的《北大回忆》题词呢。

她深深地被打动,决定用笔,

为国人再现中国上世纪80年代,

大学校园丰富的精神生活。

在她的回忆中,那个年代的学子,

每天都行色匆匆,发奋苦读,

那个年代朱光潜、金克木等大师,

都拥有一代学者的风貌、风度和风骨。

犹如历史的吉光片羽,令人感怀!

回忆起在北大的时光,

她总是幸福地说:

那个时候校园里的老教授,

散发着五四的光芒,同学们各有优点,

才华竞相勃发,心思纯洁,

拥有不拘一格的才气与生机。

那个时代充满了个性,

而现在当什么都确定了,

竟是一个平庸的时代。

一个民族最需要的是,

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的人。

而她愿意用毕生精力,

做一个传播文化的人。

早已到退休年纪的她仍四处奔波,

向中国学子传递当年联大、北大的精神,

她将启发下一代,作为自己的使命,

而中国的教育现实,

却让她一次次地感到灰心……

她的侄孙女小米在学前班里,

别的同学听话端坐,只有她左顾右盼,

老师就威慑,不坐好不给小红花。

她知道后不禁叹了一口气:

“真正的教育精神就是,

独立人格,自由思想,

以及尊严高于一切,

连两岁半的孩子都懂,可大人却不懂。”

2014年,她回到母校北大作演讲,

一开始,她想讲的是西南联大,

可看着底下一双双迷茫的眼神,

她突然改变了主意,

她说:我不想讲那些故事啦,

因为西南联大的故事离你们实在是太远了!

我说的远,不是时代和时间的远,

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上的远。

你们坐在这里,号称是北大学子,

然而,你们离当年的北大,西南联大,

有一种精神源头的隔和远,

他们穿越战火,悲歌向前,读书救国,

他们才是民族精神和自我觉醒的一代精英。

而你们的事业还没有开始,

人生就如此无趣,

所以,这些故事解决不了你们的实际问题。

年过耳顺,依然火爆的她当场就说:

不要以为考进北大就是胜利,

这是你们家长的胜利,你们老师的胜利,

不是你们自己的胜利。

别人没进北大,不是因为,

不如你聪明,而是不如你压抑。

你们这些高分的宠儿,

比起你们那些没有考上北大的同学,

你们少了反抗,少了天真,少了活泼……

少了分数外的许多最宝贵的东西,

你们只是“被动成长”和“成功压抑”的产物。

你们是消极考试的产物,

如果不能够迅速地调整自己,

调动生命的真正活力,

那么一条路走下去,你们死定了!

因为最坏的生活,是没有选择的生活,

你们正是从那样的生活中走过来的。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对我说过:

西南联大的学生,不是一个模子出来的。

每个人都像一粒种子一样,

而教育是配合这个学生的个性来实施的。

可你们却是被压成了“一个模子出来的”,

这就是今天,

中国家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大失败。

她的演讲如同棒喝,

底下的北大学生们都听懵了,

如此尖锐、犀利的话,

一直以北大学子为傲的他们,

之前哪里听过这些!

她继续痛批道:

我的师兄钱理群曾说过:

当今中国教育的败绩始于小学,中学。

这就是你们的根子不正,

是被种歪了的一代。

古人说:“入门须正,立意要高。”

你们必须猛省,立即进行自我纠正,

你们没有真正自我的阅读,

你们不知道天下与历史,

你们知道的只是媒体和网络上的浮浅信息。

你们是没有个性的一代,因为你们的一生,

没有选择过和经历过真正的历险。

当年的西南联大学子们,

在战火中都进行了自我选择,

他们选择了脱离沦陷区,为国读书,

他们吃尽辛苦,长途跋涉,

到达昆明去念书,自我选择,

经历艰辛危险去完成这个选择,

你们能做到吗?

她说:有人问我,

你对当今的教育改革如何看?

我的看法就是:现在的教育很坏,

步步都是对你们的陷阱与剥夺,

没有爱,没有责任。

让你们错过自己的童年,

再错过青春成长期,

成为一些不知所措的人。

挣脱高考进入了大学,你们放松了,

像是一群关在笼子里很久的小鸟,

现在放到一个大院里,

我去过那种所谓的大学城,

那是对学生的遗弃,

简直就是大学的犯罪。

在遥远的郊区,除了小卖部,

什么都没有,老师都不在那儿,

一群刚入学的孩子们在那里,

简直是集中营。

夜里吼歌可以到零点,

吃薯条吃到嗓子哑因为孤寂,

他们只能玩电脑,很多人成了电脑迷,

甚至因为上网耽误学业,而被开除。

这是中国式教育的又一个失败衔接,

可怕的是,这种“大学城”现在还在继续。

她说:当我还在上中学的时候,

中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那是一次大灾难,当时有一个口号:

砸烂旧教育制度。

其实那是把自己敬爱的老师们,

一个个打了一顿,造成千古之恨。

今天,我不想号召你们去“砸烂”谁,

你们也不懂错在哪里。

今天中国大学状态,

是各种历史恶果的堆砌,

有体制的,有人文的,有政治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可以说这是中国社会的“恶之花”。

你的年华赶上了,赶上这还没改革,

也不知道怎么改革的混乱的教育状况,

你们不必对这个现状负责,

但你们要对自己负责。

所以你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穿透力,

穿透,就是把自己摘出来,

从局限的位置里摘出来,

站在一个高度上,看到远方,

这样你的行为就会不一般,脱颖而出。

我研究西南联大,发现,

凡是那些有穿透力的学子,

他们后来都是成功者。

凡是那些被现实淹没的学子,

他们后来都漂泊无依,什么也不是。

什么是平庸?

平庸就是被眼前所淹没。

什么是卓越?

卓越就是可以不受眼前干扰,

保持自己最高方向和最佳状态的人。

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

是指人的品性上的培养,

而不是什么守规矩之类。

她说:我的父亲曾给过我几句话,

令我受益终生:

早晨起来,你的脑子正是一片青草地,

正在阳光下生长,有希望,

可是你打开栅栏,放进去一群野马,

让它们在那里乱跑一气,等它们跑了,

你的青草地已经被践踏成一片烂泥。

每天都这样,你还有何方向?

有何思考?有何建树?

“学上得中,学中得下,学下得下下。”

学习要选择,这太重要了,

失去方向,你所获得的一切信息,

都是一种淹没,都是灭顶之灾。

我想,我们那一代人,

占有一个精神的优势,

就是我们作为北大学子,

是当然的先驱,我们必须要,

创造一点什么,贡献一点什么。

所以,我们曲折的人生是不虚度的,

而你们缺乏个性,缺乏精神的优势,

缺乏这种对真理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她说:

好了,结束吧!到现在为止,

你们中没有人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提出的都很幼稚,完全是中学生状态。

我没有听到你们中有一个人站起来说:

“老师,你讲的我不服气,

我认为我就是优秀,我就是未来的精英。”

说明你们真的很惶惑。

但愿我今天讲的能够触动你们的内心。

我相信从前没有人这样对你们讲过。

人家来北大,是来抬高自己的,

把这里当作一个高平台。

没有几个会关心下面的学子,

到底讲的这些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因为大学已经成为名利场,

而你们成为垫场的石脚。

没人管你们毕业后踏入怎样迷茫的境地,

请你们自己跳起来,不要再当“石脚”。

活成一个自在的人,

一个自由的人,

一个明白自己人生价值的人。

就这样她在北大的演讲曝光后,

迅速火了,

可她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真正的学者们拥有自知自明,

而当今许多不知学术为何物的“学者”们,

却霸占着中国的学界和讲台。

如今大师难觅、学风不自由,

就是因为我们缺失了,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之后的她,

一直走在传统文化步道的路上,

她心里知道,

虽然一直走得很艰难,

早就该放弃,心灰意冷了!

可每当她想到,

历史的重量和前辈的精神,

她的心里就会出现四个字:

不能辜负!

而面对这次疫情,

2月28日,她在《光明日报》上,

发表了这样一篇对中医的评论:

“五四”以来,中国社会存在着某些偏激,在对待自己传统医学的态度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不知何时,游方的郎中没有了,“祖传秘方”变成笑料。在现代史上,中医身影飘零。在教科书里,大概只有《扁鹊见蔡桓公》与中医有关,但人们的关注点多在“为政”,而非“医理”。

当屠呦呦女士以青蒿素拯救非洲,荣获诺奖,中医中药才在世界上喊响了“这一嗓子”。可惜,在医学界不见太大的反响。屠呦呦说,祖国医学里还有许多珍宝值得后人发掘。

就在前几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新闻发布会中谈到:“80%的新冠肺炎患者是轻度症状,能够自愈或治愈,并不会发展为重症。”轻症患者的“自愈”和“治愈”,实际上就是中医所说的“排毒”过程。如果没有中医的介入,“自愈”对于很多基础体质不好的人,是很难实现的。

中医顽强地生存着,“清贫”是它的特征,也是它与人民不可断的纽带。

因为朴素,因为可靠,反而被轻视,这很像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对待亲人的态度。多年来,我们不就是这样对待中医的吗?

完整评论请点击此处阅读

在评论的结尾她说到:

希望我们的教育也能重视中医,

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懂得,

“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

懂得医德、仁爱,

让他们学习中国传统道家的哲学,

如《道德经》,因为它和中医是一体的。

如果在今天的中国,我们人人都能懂得,

“天人合一”“万物渐进”的道理,

就会使身体和社会都安静下来,

少一些破坏性的骚扰。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这句话本是中医的医理,

却也可成为疫情中的我们自强不息、

正气凛然的座右铭。

如此言之谆谆,沁人心脾,

既抛出了问题,也给出了良方,

正如她所说:

中医与我们这个民族是同生共死的,

闯过这次大疫后,

我们更应该为子孙万代,

栽培好中医这棵庇荫大树,

留下防护堤,

中医不能再疲软下去了,

都想一想,

为中医的发展还能做些什么吧。

这就是她的心声,她的呐喊,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上,

她一直任重而道远,

精神在传承中没落,

希望她能唤醒我们所有中国人,

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让它在没落中被重新地传承。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向这样的中国良心学者,

真正的中国文化布道者,

致敬!点赞!

 

责任编辑:雷亚杭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